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以亞喀巴灣北端至阿拉伯河口一線為界,東北臨波斯灣和阿曼灣,東南瀕阿拉伯海,南臨亞丁灣,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北長約2240公裡,東西寬約1200~1900公裡,面積約322萬平方公裡。(見彩圖)

阿拉伯半島

  地質構造上原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中新世以來由於東非裂谷帶的形成和發展,其向西北延展部分形成紅海—亞喀巴灣—約旦斷谷帶,向東北延展部分形成亞丁灣,使阿拉伯板塊從非洲板塊分離出來,並以反時針方向俯沖於亞歐板塊之下,在阿曼灣西南岸因板塊俯沖作用形成哈傑爾山,在半島西南沿海形成大規模的熔巖地帶和多處火山錐體。地形以比較單調、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的平坦臺地(阿拉伯高原)為主體。其西部和南部邊緣多為高峻的斷崖,山嶺海拔約1200~2500米,最高峰哈杜爾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海岸平原狹窄,寬僅20~50公裡,當地稱為“蒂哈麥”,意為“悶熱的低地”。斷崖內側廣大地區,由海拔1200米向東北逐漸降至500~300 米。在平坦的臺地上,沙漠廣佈,有魯卜哈利沙漠、代赫納沙漠、大內夫得沙漠等。

  屬熱帶荒漠氣候,全年主要被熱帶大陸氣團控制,氣候幹熱,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0~55℃,為世界最熱地區之一,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15~24℃之間;南部地區更為炎熱,如亞丁年平均氣溫28.9℃,7月32.2℃,1月25.5℃,超過30℃的持續高溫長達4、5個月之久。降水很少,大部地區在100毫米以下,如亞丁39毫米,吉達64毫米,利雅得81毫米。冬季受高壓帶控制,盛吹幹燥的東北信風,夏季氣壓較低,西南風系來自非洲的幹旱陸地,是幹旱的主要原因。也門高地、南部海岸,夏季可受到印度洋氣流和地形雨的影響,降水較多,可達1000毫米,被稱為“幸福的阿拉伯”。北部,冬季因受地中海氣旋的影響,年降水量也可達到200 毫米。溫差大、降水集中與變率大是半島大陸性氣候的明顯標志,如科威特夏季常出現40~50℃的高溫,而冬季有-4℃的記錄,高地山嶺冬季可見霜雪;吉達年雨日僅5天,24小時最大降水量曾達140毫米。

  水系極不發育,絕大部分地區屬無流區,河流多為幹河,隻在短暫期有一定水量。另外在地勢低窪或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水發展灌溉農業。在古海跡的局部地方尚殘留少量的咸水湖和沼澤地。

  自然景觀大致可劃為3類,即熱帶荒漠、熱帶幹草原和沙漠中的綠洲。熱帶荒漠面積廣大,約占半島的1/3,其中魯卜哈利沙漠位於半島南部,東西長約1200公裡,南北寬約640公裡,面積65萬平方公裡,約占半島總面積1/4,“魯卜哈利”阿拉伯語意即“空曠的1/4”,東部多大沙丘帶,相對高度可達300米,西部多為礫漠。熱帶幹草原分佈在半島的四周,圍繞著熱帶荒漠,植被具有耐旱的特性。沙漠中的綠洲分佈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面積雖不大,但植被比較繁茂,是農牧業發達和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例如利雅得等城市都是內陸的大綠洲。當地稱為“樹王”的椰棗樹是綠洲的代表植物,其果實供食用,並有出口。此外,還有金合歡屬的檉柳、阿拉伯膠樹、阿拉伯相思樹以及一些耐旱、多汁植物和半灌木等。南部有狹窄平原,沿海降水較多,熱帶植物繁茂,盛產摩加咖啡、樹膠、椰棗、芒果、棉花和甘蔗等。

  半島礦產資源豐富,尤富集於“石油之海”的波斯灣沿岸,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半島上有沙特阿拉伯、民主也門、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科威特等國。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蘭教,通用阿拉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