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位於西南太平洋,由322個島嶼組成(面積在2.59平方公裡以下者不計),主要島嶼是維提島和瓦努阿島。陸地面積18333平方公裡。人口67.8萬(1983)。主要為斐濟人、印度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斐濟語、印地語和英語。首都蘇瓦。

  據考古發現,3000年前,斐濟群島已有人類居住。考古學傢發現過當時所制陶器和古堡遺跡。1643年,荷蘭人A.J.塔斯曼遠航中發現斐濟群島。由於他在群島北部海域穿越暗礁所遇到的艱險,,使歐洲人繞道航行達130年之久。1774年,英國船長J.庫克遠航途中發現群島東南端的小島瓦托阿。1791年英國海軍抵斐濟。1800年,“阿爾戈”號帆船在群島東部海面遇難,幸存者發現島上盛產的檀香木。從1804年開始,歐洲人擁到斐濟群島掠奪檀香木。約10年時間,當地的檀香木已被劫掠殆盡。1816年,歐洲人來斐濟從事捕鯨業。當時斐濟群島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傢,部落分立,戰事頻仍。1820年,俄國船曾來斐濟海域進行考察。同時,法國人、美國人也來此捕撈海參。1825年,已有歐洲人定居於此,並與斐濟人通婚。1830年,塔希提島傳教士至斐濟傳教。1840年,美國一遠征隊來斐濟探險。19世紀50年代,斐濟群島的諸部落幾經征戰兼並逐漸形成兩個占優勢的部落聯盟,一是以斐濟人薩空鮑為首的聯盟,因占據維提島東岸外一個名保的小島,故稱保聯盟,其勢力范圍主要在維提島;另一是以湯加人馬阿富為首的聯盟,因其勢力范圍在群島東部的勞群島和瓦努瓦島,故稱勞聯盟。西方殖民者的介入,使斐濟的政治形勢更加變化不定。在外國勢力的影響下,薩空鮑成為基督教徒。殖民者擁薩空鮑為斐濟王。1858年,英國在薩空鮑政權的首府萊武卡派駐領事。1859年,美國尋找借口向薩空鮑索取巨款,並以炮擊相威脅。薩空鮑願以斐濟為英之保護地為代價,籲請英國代付。當時英國忙於鎮壓新西蘭毛利人的反抗(見毛利人起義),自顧不暇。薩空鮑乃求助於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墨爾本集團同意提供借款,組成波利尼西亞公司,在斐濟掠得約8萬公頃良田。斐濟人被迫交納人頭稅以償還借款和支付利息。1874年9月,英派新南威爾士總督至斐濟談判。同年10月,薩空鮑在納索瓦與英國簽訂割讓協議,從此斐濟淪為英國殖民地。1875年,第一任總督英國人A.戈登在萊武卡設公署,通過其酋長對斐濟族人實行間接統治。1877年英國在斐濟設立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以維護英國在太平洋的利益。1879年,招募印度契約勞工來斐濟,印度人開始定居斐濟。1881年,斐濟群島西北的羅圖馬島劃入斐濟版圖。1882年,斐濟遷都蘇瓦。1915年起英國在斐濟實行直接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斐濟人在所羅門群島和佈幹維爾島參加對日作戰。珍珠港事件後,美軍進駐斐濟。隨著印度族人口的迅速增長,印度、斐濟兩族間的糾紛不斷發生。1945年,《斐濟族事務法令》重新確認當地斐濟人對土地等財產的擁有權。1947年,斐濟限制印度人入境。1970年10月10日,斐濟宣告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總理為K.K.T.馬拉。獨立以來斐濟奉行對外維護主權,對內民族和睦,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1970年在倫敦制憲會議制定憲法。將外國資本控制的制糖工業收歸國有。1975年11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