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王國第一代國王(1701~1713)。原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稱腓特烈三世。1657年7月11日生於柯尼斯堡(今蘇聯加裡寧格勒),為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威廉·腓特烈之子,1688年即選帝侯位,在宰相E.唐克爾曼幫助下,使領地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並繼續推行其父的領土擴張政策,建立起比較穩固的中央集權專制政體和龐大的軍隊。在國內採取發展經濟和文化的措施,致力於增加王國的收入,建立新的工業,鼓勵藝術和科學的發展,創立哈勒大學(1694)、藝術學校(1696)和和柏林科學院基金會(1701)等機構,以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對外聯合奧地利、英國和荷蘭反對法國,並通過賄賂和“允諾”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幫助哈佈斯堡傢族的辦法,換得奧地利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承認,使普魯士公國升為普魯士王國。1701年1月18日在柯尼斯堡自己加冕為普魯士國王,稱腓特烈一世。此後,積極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繼續擴大領土,獲得林根、默爾斯、上蓋爾登、諾因堡等地,此外還買得泰克倫堡和奎德林堡,為普魯士爭奪歐洲霸權打下基礎。

  腓特烈一世崇拜法國的宮廷文化和生活方式,窮奢極欲,宮廷開支驚人,死前國傢財政已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