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1806~1814年間為反對英國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經濟政治措施。1805年,拿破崙直接登陸英國的計畫失敗以後,決定用經濟封鎖摧垮英國。1806年11月21日,頒佈《柏林敕令》,規定:所有隸屬於法國的各國,與英國不僅不準發生貿易關係,而且要斷絕一般來往;對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宣佈為戰俘;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此後,拿破崙一世又陸續頒佈瞭《華沙敕令》(1807年1月)、《米蘭敕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楓丹白露敕敕令》(1810年10月),進一步加強對英國的封鎖。《柏林敕令》頒佈時的推行范圍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萊茵同盟。隨著法國軍事力量的加強,封鎖政策也擴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國。大陸封鎖促進瞭法國某些工業部門的發展,但是,當時整個法國工業的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滿足歐洲各國的需求,因而使許多國傢特別是與英國有著傳統貿易關系的國傢的經濟狀況大大惡化,經濟蕭條,進出口停滯,引起它們的不滿;同時,英國采取反封鎖措施,並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實行大陸封鎖沒有達到從經濟上窒息英國的目的。隨著拿破侖帝國的崩潰,大陸封鎖政策也隨之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