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S.玻利瓦爾省創建並領導的聯合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的國傢,名為“哥倫比亞共和國”。其地域包括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巴拿馬。後人為瞭與今哥倫比亞共和國相區別,稱之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19年底成立,1830年解體。

  1815年,玻利瓦爾省在《牙買加來信》中設想,當南美洲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後,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應組成一個國傢,取名“哥倫比亞”。1819年8月,玻利瓦爾省率領的的愛國軍在波亞卡戰役中擊敗西班牙殖民軍,解放瞭波哥大。於是,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的大部分地區已獲解放。玻利瓦爾在征得新格拉納達愛國軍民的同意後,於同年12月在安戈斯圖拉召開的委內瑞拉國會中建議委內瑞拉同新格拉納達聯合組成一個統一國傢。12月17日國會通過決議,正式成立聯合這兩個地區的哥倫比亞共和國。1821年5月,哥倫比亞國在臨時首都庫庫塔召開制憲會議,8月20日,會議通過並頒佈瞭哥倫比亞國傢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實行中央集權制共和政體,還通過一系列法令,宣佈廢除奴隸制,解放奴隸及其子女,禁止買賣奴隸;規定公民享有平等權利,有言論、出版自由。會議選舉玻利瓦爾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F.de P.桑坦德爾為副總統。1822年5月,玻利瓦爾派A.J.de蘇克雷將軍率軍隊解放瞭基多,隨後厄瓜多爾宣佈加入哥倫比亞共和國。1823年,玻利瓦爾應秘魯愛國者的請求,經國會批準,率哥倫比亞軍隊進入秘魯同西班牙殖民軍作戰。1824年,哥倫比亞與秘魯聯軍打敗殖民軍,秘魯獲得瞭獨立。玻利瓦爾率軍在秘魯作戰期間,桑坦德爾代行總統職務,主持哥倫比亞政務。桑坦德爾主張建立聯邦制的政權,並聯合地方勢力反對玻利瓦爾團結統一的政治主張。哥倫比亞國會和政府內部的派別鬥爭日益尖銳。1826年4月,以J.A.派斯為首的委內瑞拉地方執政者及反對以桑坦德爾為首的新格拉納達執政者,要求單獨成立國傢。經玻利瓦爾調解,分裂活動暫時被制止,但內部矛盾和派別鬥爭依然存在。1828年4月2日哥倫比亞國民代表會議在奧卡尼亞召開。以玻利瓦爾為首的中央集權派同以桑坦德爾為代表的聯邦派在會議上發生尖銳沖突。之後,各地方的分裂傾向愈益明顯。1829年11月,委內瑞拉發表聲明,退出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1月,玻利瓦爾在國會辭去總統職務,以期消除分歧,維護國傢統一,但無濟於事。5月31日,基多地區宣佈退出哥倫比亞,成立厄瓜多爾共和國。12月17日,玻利瓦爾逝世,隨後,哥倫比亞解體。1831年哥倫比亞及巴拿馬地區改名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