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人民在西班牙統治期間堅持最久的一次起義,歷時85年。起義的領導者為達俄輝,故名。1744年,保和島伊納班幹鎮耶穌會神甫莫拉萊斯拒絕為因“公”殉職的員警舉行葬禮,以致停屍3天不能下葬。員警的兄弟達俄輝憤怒地號召起義。當時,該島居民正不堪忍受殖民當局的繁重徭役和耶穌會教士、田莊主的苛刻剝削。達俄輝很快就集合瞭3000人,參加起義的多是漁民、農民、小手工業者和伐木工,也有一些城鎮貴族並得到濱海市鎮居民的支援 (見彩圖)。1746年,起義者佔領哈格納田莊,奪奪取耕畜,以供開辟山區農業的需要。西班牙軍隊前來討伐,遭起義軍伏擊,敗逃到三寶顏。以後,殖民當局請教會出面同起義者談判,企圖誘使起義者屈服,但遭到失敗。達俄輝領導起義者在山區根據地博亞沙種田自給。他們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等,還開辟果園。根據地周圍挖築石壕。人數增到2萬以上,其中戰士約6000名。日常行政事務由3人組成的委員會主持。

菲律賓民族英雄達俄輝檢閱起義隊伍

  達俄輝逝世後,起義者仍堅持鬥爭。1827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再派軍隊進攻,仍不得逞。次年又派大軍增援,起義者奮勇抵抗,起義於1829年被鎮壓下去。起義者有2000人不肯屈服,逃往其他島嶼。降服的1萬多人,被強制在島上平原建立村落,開墾土地。

  達俄輝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對保和島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至今自耕農經濟仍在島上占有較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