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慈溫利

  瑞士宗教改革運動領袖。1484年1月1日生於聖加侖州維爾德豪斯村一農民傢庭。曾就學於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深受唯名論哲學和人文主義思潮影響。1506年起任格拉魯斯神甫。1513~1515年,兩次隨雇傭軍去義大利,目目睹教廷的腐敗和雇傭兵制帶給瑞士人民的痛苦,決心致力宗教改革和實現瑞士的統一。1518年任蘇黎世城格羅斯明斯特教堂神甫。1522年公開與教皇決裂,發表《六十七條論綱》,主張以《聖經》為信仰的最高準則,否定羅馬教廷權威,反對天主教會的教階制、贖罪券、教士齋戒、獨身和偶像崇拜。在政治、社會和經濟上,反對雇傭兵制、農奴制和高利貸。1524年,他在蘇黎世當局支持下進行宗教改革,廢除聖像、聖物,改用本地語言禮拜,沒收教產辦醫院、學校和濟貧所,廢止雇傭兵買賣。宗教改革運動迅速從蘇黎世擴展到全州及鄰近各州。同年秋,蘇黎世一帶爆發再洗禮派領導的農民起義。慈溫利先後發表《論洗禮》(1525)和《反對洗禮的騙局》(1527),攻擊再洗禮派。瑞士農民起義的失敗,縮小瞭支持慈溫利改革的社會基礎。1528年11月,烏裡、施維茨和翁特瓦爾登等州,在奧地利支持下結成天主教聯盟。1529年3月,蘇黎世和伯爾尼等州也結成新教聯盟。同年6月,新教聯盟向天主教聯盟宣戰。不久,慈溫利為建立國際新教聯盟,同M.路德會晤於馬爾堡,因雙方存在分歧,聯合未能實現。1531年10月,天主教州在教皇等武力支援下突然發動進攻,蘇黎世倉促迎戰。10月11日,蘇黎世軍隊在卡佩爾戰役中遭到失敗,損失極重,慈溫利陣亡。慈溫利的改革雖然失敗,但其宗教組織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