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晉、楚為爭奪霸權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臨濮集)進行的一次重要戰爭。齊桓公死後,齊不能繼續維持霸業,而南方的楚國則日益強盛。西元前638年,楚敗宋軍於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後中原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皆與楚結盟,受楚控制。

  當時,北方的晉國在文公治理下國力強盛,晉文公平定王室之亂後,亦欲進入中原爭霸。宋畏晉而叛楚親晉,楚成王遂於西元前633年率軍圍宋。次年,晉文公亦派軍攻擊楚之盟國曹、衛以相救。楚成王王命楚軍主將子玉退兵,子玉不聽,釋宋圍而率軍北上。晉文公為報流亡時楚成王對他的接待之恩,實踐“退避三舍”的諾言,將晉軍撤到城濮。楚軍追至,兩軍相峙。晉軍先擊敗以陳、蔡軍隊組成的右軍,又偽裝敗逃,誘楚軍追擊而敗之。子玉急收軍潰逃,中途自殺。晉獲大勝。楚戰敗後,北進受阻,中原各國則紛紛離楚歸晉,於是晉文公繼齊桓公成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