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最大城市,印尼首都,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臨雅加達灣,跨芝利翁河東西兩岸。與外港丹戎不碌及衛星鎮巴由蘭合在一起組成大雅加達市,面積590平方公裡,連效區面積906平方公裡,人口770萬(1985)。

  城市平均海拔7米。氣候濕熱,年平均氣溫26.2℃,年降水量1750毫米,濕度75~85%。河水易氾濫,地下水質不良,城市部分用水仰賴於南面50公裡外的茂物山間泉水。

>  城市范圍由北而南次第擴展。約公元5世紀,位於芝利翁河下遊兩岸近海地帶已有聚落,發展海上貿易,梵文稱“哥打”,意為城堡,即現在的老城(下城)所在。14世紀,為東方有名的胡椒出口港,名“巽他噶喇吧”,屬巽他王國。15世紀成為重要的商港,同占婆、巨港等地以及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占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與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簡稱“雅加達”。1619年荷蘭人摧毀商站再建城市,命名“巴達維亞”,作為荷屬東印度首府。此後3個世紀,發展成為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之一,貿易范圍擴及中國、日本、印度以及歐洲、非洲等地,並成為印尼各島的主要城市與政治中心。19世紀初,城市主要活動集中於下城,後遂向南發展。印尼獨立後復名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急速增長,1950年140萬,1980年650萬,30年間增長4倍多,躍居世界大城市的第13位。1984年又增加到760萬。人口增長半數以上是外地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及蘇門答臘。城市就業人口最多是商業、貿易、銀行等第三產業和公共事務部門,其次為工業與交通運輸。

  印尼的商業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金融與工商業的首腦機構,數以百計的國內外公司企業辦事處,及大型和專業商場多座。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機械、紡織、汽車裝配、建材、輪胎、化工、化肥、食品加工、制革和印刷,多屬中小企業。工業多向郊區發展。交通樞紐,爪哇島上有6條鐵路和公路在此會合,鐵路聯系島上所有重要城市。外港丹戎不碌在市中心東北10公裡,為全國最大港口,70年代建有加工出口區。東郊的珍卡蘭機場為歐洲與大洋洲之間國際海空航線的重要中繼站。

  印尼的文化中心,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及體育場、水族館、動物園、蘭圃等。有許多博物館,其中東南亞最大的中央博物館,建於1862年,收藏有爪哇猿人頭蓋骨、中國青銅器鼎和鬲,以及印尼歷史文物、亞洲最精美的瓷器等。城北碧娜麗雅海灘建有大型娛樂場尋夢園;東南郊離城10公裡有印尼縮影公園,地面做成印尼各島的形式,以模型展現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民族建築、服飾和文化生活方式;南郊15公裡處有拉姑蘭動物園;郊外本哲山區有芝板那士避暑勝地和芝保達士植物園。(見彩圖)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市郊公園一景

  芝利翁河由南而北穿城而過,城市中央部分以獨立廣場為中心,廣場周圍有總統府、國傢宮、國傢清真寺、中央火車站、印尼銀行、共和國廣播電臺等重要機構。廣場外圍:北區,直抵下城,為繁榮的商業區,國傢財政金融中樞所在,包括華人街班芝蘭;東區,有大教堂、城市大劇院、最高法院、國會、總理府及星期市場;東南區,有博物館、印度尼西亞大學等;西南區為外國使館集聚地。近郊間雜有稻田、椰林和公墓,大部分已與城市聯成一體。東西南3面有高速公路貫穿。西南郊有巴由蘭衛星鎮,鎮的北面為西納陽體育中心,首屆亞運會和東南亞運動會曾在此舉行。

雅加達市禮賓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