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厄魯特蒙古所屬的和碩特部首領。一譯固始汗。本名圖魯拜琥(Tho-rol-pa'i-hur),為成吉思汗之弟哈佈圖哈薩爾十九世孫,哈尼諾顏洪果爾第四子。祖父博貝密爾咱、父哈尼諾顏洪果爾世為厄魯特汗。顧實汗十三歲時即驍勇善戰,率兵擊潰“果噶爾”(mgo gkar,意為白頭,指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部一萬(一說四萬)士兵。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生母阿海哈屯('a hariha thun) 去世,傾其傢產,廣散佈施,為母超度,博得部眾擁戴。同年,喀爾喀蒙蒙古與厄魯特部發生戰亂,他曾巧妙地調解兩部之爭。因此,代表西藏佛教中格魯派(黃教)與蒙古諸部聯系的東科爾呼圖克圖三世甲哇嘉錯和喀爾喀部領袖,共同贈他以“大國師”的稱號。因稱“國師汗”,音轉為顧實汗。此後,即尊信黃教,曾捐資翻譯佛教經典多部。崇禎三年(1630)遣使去烏法與俄國地方當局接觸。七年與俄國沖突。八年與準噶爾部領袖巴圖爾琿臺吉經青海,於九年抵拉薩,受達賴五世、班禪四世贈予的“丹增卻傑”(執敬法王)稱號。九年秋率和碩特部兵馬在準噶爾部援助下,南進青海,目的在於進而占據西藏地區。

  崇禎十年正月顧實汗殺原據青海與黃教為敵的喀爾喀部卻圖汗,並其部眾四萬人,遂據青海。十二年滅康區白利土司頓月多吉。十五年進藏,滅與黃教為敵的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權,大力扶植黃教。清天聰九年(1635),遣使赴盛京(今遼寧沈陽)向清朝納貢通好。滅卻圖汗後,又與達賴五世、班禪四世計議遣使與清通好。使者於崇德七年(1642)抵盛京,備受款待。順治二年(1645)尊班禪四世為師並贈“班禪博克多”稱號。十年受清封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

  顧實汗對鞏固西藏地方與清朝中央政權的關系起過一定作用。

  

參考書目

 李有義、鄧銳齡譯:《西藏中世紀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史、民族學室,北京,1980。

 王輔仁、陳慶英編著:《蒙藏民族關系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