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長河。自南向北流貫非洲東北部,註入地中海。白、青尼羅河兩大支流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匯合後,始稱尼羅河。以白尼羅河源流卡蓋拉河(見彩圖)

非洲白尼羅河河源地區 的最上源頭算起,全長6671公裡。幹、支流流經盧旺達、佈隆迪、坦桑尼亞、肯雅、烏幹達、薩伊、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是世界上上流經國傢最多的國際性河流之一。流域面積287.5萬平方公裡,約占非洲大陸面積的9.7%。入海年平均流量230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約725億立方米。

  蘇丹尼穆萊至源頭為上遊段,長1716公裡。其中源流段卡蓋拉河長792公裡,它的上源是盧卡拉拉河和盧維倫紮河。前者發源於盧旺達西部高地(南緯2°17′,東經29°21′),海拔2000米,為最上源頭;後者發源於佈隆迪中南部高地,海拔2120米。兩河在盧、佈國界東側匯合後始稱卡蓋拉河,蜿蜒向北,至烏幹達邊境,折向東流,河面展寬,註入維多利亞湖。湖水從北端流出,經基奧加湖向西流,稱維多利亞尼羅河,註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出該湖後稱艾伯特尼羅河,北流至蘇丹邊境的尼穆萊。上遊段具熱帶濕潤地區山地河流特征,水量豐富,有湖泊調節,季節變化小;多急流、瀑佈,富水力資源。

  從尼穆萊至喀土穆為中遊段,在蘇丹境內,長1930公裡,稱白尼羅河。其中馬拉卡爾以上又稱傑貝勒河,流經廣闊的蘇丹沖積平原(見彩圖),

尼羅河泛濫平原 地勢平坦,比降微緩,僅1/139000。因地面沼澤密佈,水生植物叢集壅塞,導致河道在此分汊漫流,水量因蒸發耗失大半。在馬拉卡爾附近有較大支流索巴特河匯入,補充瞭水量,河面展寬,沿途形成深厚沖積土層。在喀土穆附近,青尼羅河自東南匯入,兩股水流顏色迥異,渦流急旋,水量大增。白、青尼羅河匯合處的年平均流量,分別為890立方米/秒和1650立方米/秒。青尼羅河源自埃塞俄比亞高原西北部海拔1830米的塔納湖。從該湖南端流出後,河谷深切,比降達1/1160,水流湍急。入蘇丹境內後,流貫於平原地區,河曲發育,水量較大,是尼羅河幹流水量的主要供給者。但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一般7~9月為洪水期,4~5月為枯水期,洪水期流量相當於枯水期的60倍;該河歷史上最大流量達109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僅50立方米/秒,相差近200倍。幹流的水文狀況主要決定於青尼羅河洪水期來臨的遲早和水量的大小。

  喀土穆以下為下遊段,長3025公裡,流經氣候幹旱的熱帶沙漠區。其中喀土穆至阿斯旺段,比降為1/6000,由於河床基巖軟硬不一,形成6條瀑佈和一系列峽谷。在阿特巴拉附近,尼羅河接納最後一條支流──阿特巴拉河,出現全河最大流量值。自此之下,因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加之滲漏和灌溉用水,河流水量漸減。在第一瀑佈處建有阿斯旺高壩,形成巨大的納賽爾湖。阿斯旺處尼羅河的年平均流量為2639立方米/秒,青尼羅河、白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分別提供總流量的58%、28%和14%。但各河所占比重,在洪水期和枯水期變化很大。洪水期,青尼羅河占68%,白尼羅河占10%,阿特巴拉河占22%;枯水期,青尼羅河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阿特巴拉河則斷流。阿斯旺至開羅段,比降為1/14000,切入砂巖和石灰巖地層,河谷狹窄,谷底平坦,沿岸分佈狹長的河谷平原。開羅以下的河口段,河流分汊入地中海,形成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的河口三角洲。地面平坦,土層深厚,河渠稠密,沿海多潟湖和沙洲。(見彩圖)

尼羅河三角洲

  尼羅河對沿河各國的經濟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其下遊谷地和三角洲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尼羅河流域是非洲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如位於青、白尼羅河之間的傑濟拉平原是蘇丹最重要的農業基地,埃及96%的人口和極大部分工、農業生產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20世紀以來,豐富的水力資源逐步開發,流域內已建有大型水閘7座,水壩10座,水電裝機容量和灌溉面積分別占全洲的1/5以上和1/2以上。特別是1971年建成的阿斯旺高壩,兼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漁業和旅遊等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