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傢。位於半島西北部。西瀕亞得裡亞海,海岸曲折,總長2092公裡,沿海散佈著1000多個島嶼、巖礁。陸鄰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阿爾巴尼亞。面積255804平方公裡。人口2301.8萬(1984)。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其中塞爾維亞共和國由塞爾維亞本部和兩個自治省組成。首都貝爾格萊德。

<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構造復雜。第三紀以前,大部分地區為古地中海。在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中,境內隆起3條高大的新褶皺山脈:西北角是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西部是迪納拉山脈,東部是老山(巴爾幹)山脈。東、西部山脈之間夾著古老而堅硬的馬其頓地塊。此外,北部為一巨大的山前陷落盆地,稱潘諾尼亞盆地,是由內海逐漸沖積而成的陸地。以上五大構造單元構成瞭全國5個基本地形區:①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為阿爾卑斯主山系向東延續的尾閭,呈東西走向,強烈的侵蝕、切割和冰川的痕跡,使它具有阿爾卑斯山的典型特征。主峰特裡格拉夫峰海拔2863米,是全國最高峰。②迪納拉山脈又稱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由西北向東南縱貫南斯拉夫西部海岸,構成全國地形主脊。長640公裡,寬100~250公裡。巖溶地貌發育,主峰賈拉維查峰海拔2656米。③老山山脈,系喀爾巴阡山的延續,本國境內為其西段。主峰是南、保邊境上的米朱爾山,海拔2169米。④馬其頓山叢,主體為馬其頓地塊,構成巴爾幹半島的古老核心。區內地質復雜,地勢崎嶇,斷裂和陷落作用非常強烈,高山、深谷和盆地交錯分佈。西北部的科拉比山海拔2764米,為區內最高峰。⑤多瑙河平原,即潘諾尼亞平原,主要由多瑙河沖積而成,沖積層厚達4000米。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為本國主要農業區。其中多瑙河以北地勢最為低平,地面海拔僅80米左右,縱橫150公裡,稱伏伊伏丁那平原。在多瑙河平原與山脈之間,均為過渡性的丘陵地形,是全國森林的主要分佈區。

  地形有3個顯著特點:①山地和丘陵約占國土面積3/4,平原僅限於東北一隅。國土平均海拔555米,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區占全國45%。境內計有2500米以上的高峰24座,2000~2500米的山峰84座。這種地形使南斯拉夫鐵路、公路單位長度的建設費和保養費均居歐洲各國首位。②巖溶地貌特別發達,其范圍約占國土40%,主要分佈於西部和西南部,以迪納拉山脈西端的喀斯特高原尤為典型,國際上常用“喀斯特”作為巖溶地貌通用名稱(見彩圖)。

南斯拉夫波斯托伊納溶洞 ③具有非常典型的縱向沉降型海岸,西南沿海分佈著一系列長條狀的島嶼、半島和海灣,其延伸方向與海岸及山脈走向大體平行。岸線極為曲折,多天然良港。著名的科托爾灣深入內陸達32公裡。

  礦藏比較豐富,有色金屬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主要有鉛、鋅、銅、鋁土、鎳、汞和銻。鉛、鋅礦分別占世界總儲量6%和4%,分佈相當普遍,以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東部和科索沃中部最多。銅儲量占世界1.5%,集中於老山山脈的西坡。其他有色金屬礦亦多分佈在國境中部和東南部。燃料礦物以褐煤占絕對優勢,硬煤和石油、天然氣儲量都不大,多集中在多瑙河平原及其周圍丘陵地帶。

  氣候 南斯拉夫位於北緯41°~47°之間,西南臨海,東北部靠近歐洲大陸中心,大體處在南歐亞熱帶夏幹氣候和東歐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帶。多山的地形對氣候影響很大,特別是高大綿長又同海岸平行的迪納拉山脈,猶如一道屏風斜貫全境,把國土一分為二,形成沿海和內地兩種對比鮮明的氣候類型。廣大內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12℃,夏季達21~22℃,極端最高氣溫在40℃以上;冬季,由於地勢北低南高,極地氣團可以長驅直入,海洋暖溫氣流則較難到達,因此氣候比較寒冷,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於-1℃,極端最低氣溫達-25℃。年降水量從迪納拉山脈向東北遞減,約由1500毫米減至400毫米;並多集中於夏季,雨熱同季,有利於作物生長。迪納拉山脈西側狹長沿海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夏幹氣候,夏季炎熱幹燥,雲量僅及內地一半,平均氣溫比內地高2~3℃;冬季溫暖濕潤,氣溫比內地高出近10℃,霜雪罕見。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大部分集中於冬半年,尤以10~12月較多。科托爾灣北側因地處迎風坡,年降水量高達5155毫米,為全歐之冠。

  水系 河網稠密。長度超過10公裡的河流有1850條,河網總長達11.8萬公裡,年平均徑流總量1290億立方米,蘊藏著1600萬千瓦水力資源。全國分為三大水系:①多瑙河- 黑海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國70%,徑流量占80%。境內多瑙河幹流段長588公裡,先後接納德拉瓦河、蒂薩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四大支流,年平均流量由入境時的2180立方米/秒猛增到出境時的5750立方米/秒。②亞得裡亞海水系,流域面積占全國21%,徑流量占18%。受地形制約,河流短小流急,獨流入海。最大的內雷特瓦河長僅218公裡。水力蘊藏量合計占全國30%。③愛琴海水系,有3條河流,流域面積占全國9%,徑流量占2%。最大的瓦爾達爾河全長420公裡。

  植被 兩大氣候類型區的植被存在很大差別。廣大內地的自然植被除伏伊伏丁那平原接近於草原類型外,均以溫帶森林為主,海拔1200米以下地區為闊葉林,海拔1200~1800米地區為針闊混交林。主要的闊葉樹種是山毛櫸和橡樹,針葉樹則以雲杉和冷杉占絕對優勢。沿海地帶因夏季幹熱,巖溶地貌分佈又廣,因此森林不多,以矮灌木林和草叢為主要植被,典型種屬有黃楊、冬青、月桂樹等。全國森林覆蓋率為35%,木材蓄積量達10億立方米,其中闊葉樹占72%,針葉樹占28%。

  居民 近幾十年來,全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均趨於下降。以1950年和1981年相比,出生率從30.3‰降至17‰,死亡率從13‰降至9‰,自然增長率則從17.3‰降至8‰,但迄今仍是歐洲人口增長較快的國傢。1985年全國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89.9人,地區差異很大。國土北半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工農業發達,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普遍達100人以上,薩瓦河兩岸人口更為稠密;南半部多為山區和巖溶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一般低於50人,其中迪納拉山區和馬其頓山叢更小,每平方公裡僅10人。70年代末全部就業人口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占39%、31%和30%。同期有近80萬人在國外就業,約相當於國內就業人口的1/7。1982年城鎮人口比重為46%,約有城鎮居民點200個,鄉村居民點2.7萬個。南斯拉夫是個多民族的聯邦制國傢,南方斯拉夫系各民族占總人口88%,其中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黑山人和馬其頓人主要分佈於同名共和國,穆斯林斯拉夫人主要分佈於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南方斯拉夫系各民族分別使用3種語言,即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和馬其頓語,前者使用人數占全國3/4,通行於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黑山4個共和國。在宗教信仰上,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和馬其頓人信奉東正教,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信奉天主教,波斯尼亞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主要有阿爾巴尼亞人和匈牙利人。前者集中於科索沃自治省,信奉伊斯蘭教;後者集中於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信奉天主教。還有土耳其人、保加利亞人等。

  發展簡史 古代,當地居住著伊利裡亞等部族,後羅馬帝國勢力曾廣泛滲入。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解體後,東歐的斯拉夫人,包括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開始移入,到7世紀基本占據南斯拉夫全部領土,並先後建立一些不同形式的國傢政權,其中塞爾維亞的尼滿雅王朝從12世紀起持續達200餘年,是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傢之一,當時多瑙河中遊平原至摩拉瓦河谷地,農業生產已達到較高水平。1354年土耳其開始入侵,經過長期戰爭,到1459年占領瞭塞爾維亞,並統治400多年,直至1882年才重新獨立。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居住的薩瓦河流域長期是全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但兩個民族自己建立獨立國傢政權的時間都不長,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均輪番受匈牙利、奧地利和法國統治。中、南部山區開發時間較晚,直到12世紀和14世紀才先後建立瞭波斯尼亞國傢和黑山國傢。經濟發展水平較低。1463年土耳其占領瞭波斯尼亞,此後多數居民均改信伊斯蘭教,1908年又為奧匈帝國所吞並。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傢──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於1918年12月1日建立,1929年1月6日改稱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法西斯入侵,遭受巨大破壞,4年中全國有170萬人死於戰爭(占總人口1/9),350萬人無傢可歸,物質財富損失達450億美元以上。1941年南斯拉夫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1945年5月全國獲得解放,同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今名。

  經濟地理 1945~1947年,工農業生產即已恢復到戰前水平。至1980年,先後實行瞭6個五年計劃,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近6倍。1947年全國人均國民收入不足200美元,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一半;1980年已提高到2250美元,超過瞭世界平均數,為一中等發達的工農業國傢。同期農、林、漁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由44.5%下降為14.5%,工礦業由18.2%上升至39%,經濟結構發生瞭很大變化。

  工業 現為國民經濟主體,1947~1980年增長15倍,工業品在全國商品出口總額中目前占85%左右。化學、機械、石油和電力四大部門發展最為迅速,整個工業的部門結構與戰前相比有瞭明顯變化。機械工業是國內最大的工業部門,約占總產值28%;化學、紡織和服裝工業次之,約各占11%;食品工業占9%;冶金工業占7%;木材加工工業占6.5%;建材工業占5%。

  能源不能自給,半數依賴進口。國產能源以褐煤為主,分佈較廣,以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本部和科索沃為主要產區。石油工業基本上是解放後新發展起來的,80年代初產量比戰前增長瞭大約4000倍,但自給率仍不到30%,每年需進口原油1000多萬噸。水力資源比較豐富,在總發電量中,水電約占半數。與羅馬尼亞合建的多瑙河鐵門水電站裝機容量達210萬千瓦,是國內最大的水電站。此外,在薩格勒佈附近還建成一座裝機66萬千瓦的核電站。目前全國已基本實現瞭電氣化。

  有色冶金工業資源豐富,生產歷史悠久,規模在歐洲國傢中向居前列。主要品種有銅、鉛、鋅、鋁、汞和鎳,其中銅集中產於塞爾維亞本部,鉛、鋅以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科索沃為主要產區,總產量中約有半數出口。鋼鐵工業規模不大,鋼材部分依賴進口。全國有9座鋼鐵廠,其中以澤尼察、斯梅代雷沃和斯科普裡3座聯合企業規模最大。

  機械工業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造船、車輛、機電等部門較突出,產品大量出口,而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成套設備則多賴進口。全國有16座造船廠,主要集中於普拉、裡耶卡和斯普利特,產品90%供出口,規模居世界前列。汽車大部分產於克拉古耶瓦茨。機電工業則以薩格勒佈為最大中心。

  1945年以來,工業佈局有瞭很大改善。1938年波斯尼亞- 黑塞哥維那、黑山、馬其頓和科索沃合計僅占全國工業總產值8.8%,而目前已提高到22%以上。以薩格勒佈和盧佈爾雅那為中心的西北部地區現仍為國內主要工業區,提供瞭總產值40%以上,部門齊全,技術水平也最高。以貝爾格萊德為中心的東北部地區次之,占總產值20%。

  農業 1947~1980年農業生產增長1.5倍,是戰後歐洲農業發展最快國傢之一。全國現有耕地990萬公頃。全國平均墾殖指數約為35%,但地區差異很明顯,伏伊伏丁那墾殖指數超過75%,斯洛文尼亞隻有16%,黑山更低至5%。小麥、玉米、向日葵和甜菜為南斯拉夫四大作物,在耕地面積中占絕大部分;此外,蔬菜、飼料以及葡萄等水果生產規模也較大。畜牧業以養牛為主,豬和傢禽飼養近年發展很快,但羊和其他大牲畜數量長期趨於下降。全國劃分為五大農業區:①北部平原大田作物區。范圍大致相當於多瑙河平原,以伏伊伏丁那為主體。面積占全國17%,耕地卻占40%(見彩圖)。

南斯拉夫北部沖積平原糧田 區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人口稠密,糧食產量占全國一半,大麻、亞麻等纖維作物占3/5,糖料和油料作物占5/6,養豬、傢禽飼養和乳酪業也很突出。②中部丘陵區。環繞多瑙河平原,面積占全國26%,主要生產糧食和葡萄及其他水果,養牛業發達。③山地畜產區。包括全國大部分山區,畜牧業為農業的主體,羊的數量在國內占極大比重。④濱海亞熱帶作物區。面積占全國7%,柑橘、檸檬、橄欖等地中海型果木地位很突出。⑤南馬其頓亞熱帶混合農業區。面積占6%,農業類型多樣,煙草、棉花、稻谷、蔬菜較重要。

  交通 運輸方式較齊全,向以鐵路、海運和內河航運為主,但近年來公路、航空和管道運輸發展迅速。1980年全國鐵路總長9400多公裡,1/3以上已電氣化,全部實行內燃機車牽引。鐵路承擔全國貨運量的25.2%,客運量3.6%。主要幹線貝爾格萊德—薩格勒佈—盧佈爾雅那、薩格勒佈—裡耶卡、盧佈爾雅那—裡耶卡、貝爾格萊德—巴爾等均已電氣化,其中貝爾格萊德至盧佈爾雅那已修築復線。1981年公路總長11.6萬公裡,擁有近200萬輛汽車,承擔全國貨運量的60%和客運量的32%。貝爾格萊德—薩格勒佈—盧佈爾雅那高速公路是歐洲幹線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港以裡耶卡最為重要,年吞吐量1000餘萬噸,超過國內其他各港吞吐量的總和,其中一些歐洲內陸國傢的轉口貨物約占2/5。其他海港有科佩爾、斯普利特、巴爾等。內河港口以貝爾格萊德最大。

  地區經濟差異 ①東部區,包括除科索沃自治省外的塞爾維亞共和國大部分地區,占全國面積的30%和人口的35%。區內水土資源、礦產資源均較豐富。全國最重要的農業區。生產全國2/3的玉米和小麥,有“谷倉”之稱。也是甜菜、向日葵和葡萄產區。畜牧業發達。工業僅次於西北區,以機械制造為主,其中拖拉機和汽車產量居全國首位。有色金屬、化學、食品、紡織等工業也很發達。主要城市有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②西北區,包括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兩共和國,面積和人口均占全國30%。礦產、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有機械制造、造船、化工、石油、鋼鐵、有色冶金、木材加工、紡織、造紙、食品等工業。農業也較重要,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是亞熱帶作物(柑橘、油橄欖)的重要產區。主要城市有薩格勒佈、盧佈爾雅那和裡耶卡。③中部區,指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共和國,占全國面積的20%和人口的18%。區內多森林和煤礦。鋼鐵、采煤和木材加工工業居全國首位。機械、紡織、食品等工業也有所發展。農業中畜牧業較重要。主要城市有薩拉熱窩和澤尼察。④南部區,包括馬其頓、黑山兩共和國和科索沃自治省,占全國面積的20%和人口的17%。區內多山地丘陵,金屬礦藏豐富。工業以有色冶金、鋼鐵和紡織等部門為主。農業中養羊業以及煙草和棉花生產在國內占重要地位。斯科普裡為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