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西北部阿馬遜州首府和最大經濟中心。位於內格羅河左岸,離與亞馬遜河匯流處約17公裡。為亞馬遜河河海聯運樞紐,東距大西洋1600公裡,萬噸海輪可溯亞馬遜河直達,2000~3000噸河輪可西至秘魯的伊基托斯(見彩圖)。

巴西馬瑙斯市商業碼頭 面積14337平方公裡,人口61.3萬(1980)。年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100毫米,終年高溫多雨。市區建在被許多溪流切割的緩斜臺地上,海拔32~48米,市街一般高出河面20~30米。由於內格羅河幹、雨季水位相差14~18米,故沿河多水上聚落。港口由總長528米的浮動碼頭和590米的石砌碼頭組成,以適應潮水漲落。原為印第安馬瑙族人居住地。1669年葡萄牙人建立殖民據點聖若澤。1825年改稱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早期為亞馬孫地區熱帶林產品集散地,發展緩慢。19世紀末橡膠加工技術的發展和20世紀初汽車工業對輪胎的需求,使它迅速成為繁榮的野生橡膠貿易中心。1915年後因東南亞天然橡膠的競爭而突然衰落,人口大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亞馬孫地區熱帶資源的開發和石油的發現,加之1957年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又逐漸恢復生氣,人口由1940年的6.8萬增加到1966年的21萬。1967年設立自由港,鼓勵國內外資本建設工商企業和農場,遂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工業主要有石油提煉、電子、摩托車、木材加工、橡膠、制革、黃麻、食品等。輸出橡膠、巴西堅果、硬木、柯拜巴油、可可、魚幹以及電子產品和黃麻制品。旅遊業日益發展,設有國際機場。市內有國立亞馬孫河研究所、亞馬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