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西部國傢。西南瀕幾內亞灣,海岸線長354公裡。陸鄰尼日利亞、乍得、中非、剛果、加蓬、赤道幾內亞。面積47.5萬平方公裡。人口943.2萬(1984)。全國分為10個省,首都雅恩德。

  自然條件 國土略呈三角形,其底邊近赤道(約北緯2°),頂端(北緯14°)伸入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為非洲古地塊的一部分。橫亙中部的阿達馬瓦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米以上,東連中非高原,西接東北—西南走向的喀麥隆火山山地,後者不少錐形山峰高逾2000米。聳立在西南海濱的喀麥隆活火山,海拔4070米,是西非的最高峰(見彩圖)。

喀麥隆火山爆發情景 南部低高原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以上,平坡緩崗,海拔大多600~900米,平原占國土12%。貝努埃河谷和乍得湖平原位於北部,海拔300~500米,平緩的地面上點綴著島山和孤丘。西南部沿海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北段近喀麥隆火山,有火山灰發育而成的肥沃土壤,是全國最富庶的農業區;南段多沙洲、沼澤和潟湖。南北氣候差異很大,西南沿海和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以上,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喀麥隆火山西麓代本賈等地面迎西南季風,年降水量高達10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中部過渡為熱帶草原氣候,因海拔較高,年平均氣溫約22℃,年降水量1400毫米,幹濕季節分明,85%降水量集中於5~10月的雨季。北部已屬熱帶半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可達28℃,氣溫日較差與年較差增大,旱季延長, 乍得湖畔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喀麥隆山垂直地帶性明顯。中部高原是境內分水地帶,形成近似輻射狀水系。北部屬 尼日爾河及乍得湖流域,東南屬 剛果河(紮伊爾河)流域,西部諸河多獨流入海。最大的薩納加河長800多公裡,斜貫中南部,中、上遊流經高原山地,多急流、瀑佈,富水力資源;下遊河段有灌溉、航運之利。

  居民和發展簡史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20人。西部和沿海平原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其中從杜阿拉至巴門達一帶,平均每平方公裡達300人;北部和中部次之;廣大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平均每平方公裡僅5人。1980年城市人口比重35%。境內有大小部族200多個。南部以班圖語系各族為主,其中巴米累克族和芳族為全國2大部族,合計約占總人口一半以上;還有杜亞拉族、巴薩族等。北部以蘇丹語系各族為主,較大的部族是基爾迪族、富拉尼族以及阿拉伯乍得人等。法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居民中的45%信原始宗教,35%信天主教和基督教,20%信伊斯蘭教。

  公元5世紀初起南部曾出現過一些部落王國,東北部曾是博爾努王國的一部分。16世紀起葡、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繼入侵,1902年德國占領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英取代德國,以委任統治名義,分別霸占喀麥隆東、西兩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均改為托管地。1960年1月1日,法托管地(占總面積5/6)宣告獨立,成立喀麥隆共和國。次年,英托管地舉行公民投票,其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並,成立喀麥隆聯邦共和國。(北部並入尼日利亞),1972年改稱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4年1月改稱喀麥隆共和國。

  經濟地理 獨立後經濟發展很快,20世紀7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5.6%,198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880美元。各經濟部門發展較均衡,1981年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占27%,工業占20%,服務業占53%。農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農業人口占總人口80%,農林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60~64%。全國有耕地69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5%。糧食基本自給。南部以薯類為主,其中木薯約占60%;北部以小米、高粱為主。近年來又在河谷地區大力發展水稻。經濟作物發展迅速,可可、咖啡、油棕是主要出口作物,名列非洲前茅,1982年產量依次為12萬噸、10.5萬噸和8.1萬噸,主要分佈在中南部高地和西部高地。北部是棉花和花生主要產區。此外,還有橡膠、香蕉、茶葉等。

  林業也占有重要地位。森林占國土總面積54%,樹木種類繁多,有不少珍貴樹種。1981—1982年度木材產量187.5萬立方米,有大量出口,出口額僅次於可可、咖啡,居非洲前列。伐木場多在西南山地與中南部高地,東南部仍保存有大面積原始森林。畜牧業在中部、北部草原地區比較發達,阿達馬瓦高原是主要畜產中心。1982年有牛334萬頭,羊472萬隻;養豬133萬頭,居非洲前列。

  采礦業約占工業總產值1/3。鋁土礦儲量約12億噸。大型礦區在阿達馬瓦高原恩岡代雷和馬塔普一帶。沿海平原及其附近大陸架蘊藏石油和天然氣,1978年開始采油,1983年產原油570萬噸,約2/3供出口,成為非洲新興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此外,還開采金、錫等礦,鈾、鐵等礦尚未開發。電力工業較發達,1981年裝機容量33.9萬千瓦,發電量16.55億度,其中水電占93.3%;薩納加河上的埃代阿水電站集中全國發電量的2/3。在廉價水電基礎上,利用從幾內亞進口和本國的鋁土礦,發展瞭煉鋁工業,埃代阿鋁廠是全國最大的現代化企業。1981年投產的維多利亞煉油廠,年煉油能力150萬噸。其他重要制造部門有木材加工、食品、紡織,以及制革、金屬加工、機械制造、橡膠等,集中在以杜阿拉和雅溫得為中心的西南部地區;恩岡代雷正逐漸成為北部地區的工業中心。

  鐵路在交通運輸中占重要地位。有鐵路1173 公裡(1982),杜阿拉—雅溫得—恩岡代雷鐵路是南北交通幹線。公路網相當稠密,公路總長32200多公裡(1981),其中柏油路面2690多公裡,各大城鎮之間均有公路相連,並通往中非、加蓬、乍得等鄰國;恩岡代雷—加魯阿—恩賈梅納(乍得)為重要幹線。杜阿拉港是全國最大海港,承擔全國外貿貨運量90%以上,並營運乍得和中非等國部分轉口貨物,1982年貨物吞吐量385萬噸。輸出可可、咖啡、木材、橡膠、鋁錠、石油以及香蕉、棉花等,輸入交通器材、機器設備、化工產品等。全國有機場30多處,在杜阿拉和雅溫得設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