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橫亙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於東經106°~116°。西端以低山沒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的灤河上遊谷地,長約1000公裡;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崖和大同、陽高、張傢口一帶盆地、谷地北側的壩緣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100公裡。

  地質與地貌 陰山山脈在呼和浩特以西的西段地勢高峻,脈絡絡分明,海拔1800~2000米,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位於狼山西部,海拔2364米。山脈從西向東分為狼山、色爾騰山、烏拉山、大青山等。山與山之間的橫斷層經流水侵蝕形成寬谷,為南北交通要道,山脈主體由太古代變質巖系和時代不一的花崗巖構成,在兩側及山間盆地內有新生代地層。南坡與河套平原之間相對高度約千米,經長期流水侵蝕,現代山脈邊緣已較地質構造上的斷層邊緣向北後退10~30公裡。山前和山谷兩側普遍發育有多級階地。山脈北坡起伏平緩,丘陵與盆地交錯分佈,相對高度50~350米,丘間盆地沿構造線呈東西向分佈,盆內沉積有白堊系、第三系地層,上覆第四系厚層砂質粘土。源於陰山的河流橫切丘陵,支流極少,河床寬坦,與現代水流級不相稱。

  呼和浩特以東的東段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地形紊亂,主要有蠻汗山、蘇木山、馬頭山、樺山等。在集寧、張北一帶被玄武巖覆蓋,部分地區的熔巖臺地已被侵蝕切割成平頂低山和丘陵。低山和丘陵間盆地內有白堊紀、第三系和現代沉積。盆地間的嶺脊低而寬,相對高度300~500米,有小滂地中心集水成湖,較大者如岱海、黃旗海、安固裡淖、察汗淖等。

  氣候與水文 山脈南北兩側的景觀和農業生產差異顯著。山南年均溫5.6~7.9℃,10℃以上活動積溫為3000~3200℃,無霜期130~160天;山北分別為0~4℃,900~2500℃,95~110天。山南風小而少,年均風速小於2米/秒,山北風大而多,年均風速4~6米/秒。年降水量東經110°以東,南北相差70~100毫米;東經110°以西,南北年降水量都很小,隻差25毫米左右。在農業生產上,山南為農業區,山北為牧業區,山區為農牧林交錯地區。

  陰山山南為外流區,屬黃河、海河水系,流水侵蝕為主,河流溯源侵蝕與分割作用較強烈,溝谷深切,地面破碎;山北為內流區,河流稀少,水量小,侵蝕基準面高,因而侵蝕作用不顯著,溝谷淺緩,地貌外營力以風蝕為主,地面平坦,風沙散佈。

  植被與農業土地利用 大體以固陽—烏拉特前旗為界,以東山地陰坡有小片森林,主要是白樺、山楊、杜松、側柏、油松、山柳等。山間盆地和灘川地是糧食和油料的主要產區。種植春小麥、莜麥、馬鈴薯、胡麻、油菜籽及糜子、谷子、黍子、蕎麥等,屬旱作農業區,產量不穩定,水土流失嚴重。以西植被稀疏,大部分地區巖石裸露,幹燥剝蝕景象顯著,山間盆地水源缺乏,不宜農業,山地草場可發展養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