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陶都”。位於江蘇省南部,東臨太湖,西界溧陽,南以宜溧山地與浙江、安徽二省為鄰,北連滆湖。面積2039平方公裡,人口106.74萬。宜興春秋戰國屬楚,稱荊。秦置陽羨縣。晉周玘三興義兵平叛有功,於此置義興郡封之。宋改宜興縣。1988年改縣級市,並為省直轄行政單位。市境北部屬洮、滆湖平原,中部是荊溪谷地,水網稠密,湖蕩羅列,盛產稻穀、麥類、油菜籽;水產亦豐,素稱“魚米之鄉”。南部屬宜溧山地,太華山、茗嶺、銅官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茗嶺主峰黃塔頂海拔拔611米。山中毛竹密佈,猶如“竹海”。山前丘陵崗地,杉木林、板栗林和茶園廣佈,為著名宜興板栗和“陽羨唐貢茶”產地。濱臨太湖的“瀆上”地帶是宜興特產百合和生薑產地。宜興自古以產陶器著稱,位於太湖西側、丁山南麓的丁蜀鎮是宜興陶器主要產地。鎮由丁山、蜀山、湯渡3鎮合並而成,人口4.5餘萬,是全市第1大鎮。鎮郊的丁山、蜀山、白泥山盛產陶土,周秦以來即為中國重要陶器生產中心之一。經歷代改造和發展,主要產品除日用和工業陶瓷外,具有傳統特色的產口還有紫砂、均陶、精陶、彩陶和青瓷等;其中紫砂茶具質地精致、造型美觀,富有藝術價值,馳名中外。寧杭公路縱貫鎮中,另有蠡河東通太湖,水陸交通便利。其他重要集鎮還有宜城鎮、張渚鎮等。市境多溶洞奇景,自古為著名旅遊地。有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慕蠡洞、玉女潭等名勝。古跡以宜城鎮內國山碑、周處廟、東坡書院和太平天國楊輔清王府等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