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及中南地區少數民族聚居人數最多的自治州。位於湘西北,鄰接鄂西南與川、黔東側地區。轄吉首市及鳳凰、瀘溪、古丈、永順、龍山、保靖、花垣7縣。面積2.1萬平方公裡,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0%。境內聚居土傢、苗、瑤、回、壯、滿、白、漢等民族共301.80萬人;其中土傢族和苗族分別占40.1%和23.4%。土傢族大部聚居州北,苗族多分佈於州南。州首府吉首市。自治州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唐屬黔中道,清為乾州、鳳凰、永靖等廳及永順府地。辛亥革命後有永順、鳳凰等縣的改改名。1952年曾設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設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設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

  自治州位於澧水和沅江支流酉水、武水上遊,屬雲貴高原東延部分。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傾斜下降。境內以武陵山和八面山等為主幹,由一系列北東—南西及北北東向褶皺山地組成,嶺壑交疊起伏,山脊海拔千米左右。群山隆起,邊側切割陡峭,西北一帶頂部地形略為平緩,呈山原形態。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地層廣泛分佈,石灰巖出露面積約占全境的70%;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表河道深切,多峽谷;地下水以暗河及大泉形式出露。有著名的吉首大龍洞、花垣小龍洞和保靖卡棚等懸泉瀑佈。水能資源豐富,澧水流域、武水、酉水理論蘊藏量分別為152萬、18萬、108萬千瓦。此外有龍山、永順等熱水點多餘處。氣候冬暖夏涼,略有春旱,7~8月雨水較豐,垂直差異較明顯。年均溫16℃左右,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境內由黃壤、黃棕壤、黑色及棕色石灰土分佈的山丘地帶,是多種經濟林的集中生長區。富有油桐、油茶、烏桕、生漆、五倍子、杜仲、核桃、板栗、白蠟等山林特產。名貴藥材有天麻、黨參、當歸、黃連、烏金七、竹節人參等。叢林幽壑中生長珙桐、銀杏、水杉、鐘萼木、金錢松、篦子三尖杉、白豆杉、連香樹、香果樹、青檀、銀鵲樹、光皮樺、湖南椴樹、楠木、滇楸等,為史前殘遺植物保留中心之一。地下資源有永順、保靖一線西北部的煤礦;武陵山北側的鐵礦;花垣的錳礦;龍山、永順、花垣、鳳凰、瀘溪境內的鉛鋅礦;吉首、鳳凰延至新晃屬湘西汞礦帶; 此外有銅、釩、鋁、硫磺、磷等多種礦產。

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盤山公路

  自治州地形崎嶇,田高水低、耕地分散。在20萬公頃耕地中,水田占2/3,旱地1/3。水稻主要為中稻和一季晚稻;旱糧以玉米、薯類、小麥、雜糧為主。主要農、林產品中,桐油居全省第1位,板栗居第2位、油料居第3位。湘西黃牛膘肥體壯,為役、肉用良種牲畜;山羊飼養較多。地方特產有古丈白毛尖、浦市甜橙、花垣腰帶柿、瀘溪白蠟、龍山楠木、保靖黃楊木等。工業有電力、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縫紉等部門。生產原煤、水泥、硫酸、燒堿、農用化肥、電石等。枝柳鐵路經永順、古丈、吉首、鳳凰等地;幹線公路918公裡,以吉首市為中心,聯系四鄰。澧水從桑植、大庸向下遊,可行駛15~20噸機動船;沅江幹流經瀘溪地段40公裡,可行駛50~100噸機動船,通往沅陵、常德等地。酉水在境內全長161公裡,可行駛10~20噸機動船。

  州內除有永順不二門、龍山洛塔等天然風景名勝區外,尚多歷史文物古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本州屬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在永順龍傢寨毗連的塔臥曾設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