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出海門戶。位於臺灣島西岸中部(北緯24°19′40″,東經120°29′27″),大甲溪口與溪(大肚溪)口之間,西臨臺灣海峽,東接大甲平原,屬臺中縣梧棲、清水2鎮。舊有梧棲小港,無良好天然港灣,海岸前緣水淺。自大甲溪口迤南,因年中有長時期(10月~翌年3月尤盛)北及東北風形成的海流,向南漂沙量大,本不利於建港。但因北部基隆和南部高雄兩港吞吐能量將近飽和,此處位置卻較適中(北距基隆港約108海裏,南距高雄港約120海裏),故決定建築新人工大港,以供發展展西中部地區經濟和調節南北兩大港海運。新港計劃水深為低潮下14米,可供6萬噸級船自由進出,8萬噸級船乘潮進出。港口寬350米,航道長1500米,寬300米,深水碼頭27座,防波堤14萬餘米,填築港區用地(新生地)1079公頃,工業區265公頃,防風林185公頃。自1971年起分3期施工。第3期於1979年底開工。全部工程完成後,營運量可達1100萬船運噸,居全省第3位,次於高雄和基隆。

  臺中港的新城市計劃以新港區為中心,開發面積預定為4700多公頃,未來城市人口容量約為50萬人。臺中港東隔大度(大肚)山臺地與臺中市區相鄰,距市中心約30公裡。港東至大度山臺地山麓線間為大甲濱海平原,東西寬約5公裡。縱貫鐵路“海線”及省第1號公路並行通過平原南下。港區另有公路分別自清水、沙鹿兩鎮通臺中市。自港東清水站過彰化市東北的追分站及成功站,轉“山線”東北至臺中市,亦不過近40公裡。故臺中港與臺中市間,公路、鐵路交通均便。臺中港距臺灣海峽西岸廈門(127海裡)、福州(117海裡)兩港最近,對大陸海運聯系亦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