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中部較大河流,又名泗水。發源於魯中山地新泰市南部太平頂西麓,西南流入泗水縣境後改向西行,至曲阜市和兗州縣邊境複折西南,於濟甯市東南魯橋鎮入京杭運河。幹流長159公裡,流域面積2361平方公裡,其中山地占39.2%,丘陵為23.6%,平原占37.2%。泗河為山洪性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為12.2立方米/秒,徑流變差係數0.65。河水主要由降水補給,汛期洪水集中,常形成洪澇災害。1949年後,為根治水患開發水利,先後修建瞭賀莊、華村、龍灣套和尼山等120多座座大小水庫及其他治山治坡工程,下流河道也進行瞭疏浚,基本上解除瞭水害。流域內煤炭資源豐富,兗州煤田即坐落其中。泗河流域現有耕地9.6萬公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山丘區林果業也較重要。古泗河原為淮河下遊主要支流之一,在魯橋鎮以南循今京杭運河至南陽鎮,穿南陽湖而南,經今昭陽湖西,江蘇省沛縣東,又南至今徐州市東,東南經今泗陽縣至今淮陰縣碼頭鎮(即古淮陰縣)北入淮河。1128~1855年黃河奪淮入海期間,今徐州市以下河道被黃河侵奪。黃河北徙後失去入淮的流路。從此,泗河之稱僅限於上遊魯橋鎮以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