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黃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二裏橋山。相傳約5000年前,黃帝為黃河流域最早的傑出部落首領,姓公孫,名軒轅,以土德稱王,土是黃色,故稱黃帝。在當時頻繁的部落戰爭中,他殺死南方部落首領蚩尤,擊敗黃河上遊的炎帝部落並與之合併,構成瞭華夏族的主幹成分。傳說的許多發明,也被認為起源於這一時代,因此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史載黃帝葬橋山,橋山在陝北子長縣北。今黃帝陵為漢以後所建,原在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972)移建今址。陵園內有陵墓、、軒轅廟。廟內陳列黃帝畫像和有關黃帝的文物,柏樹成蔭,古柏成為黃土高原殘存森林的珍品,最大者高19.3米,下圍10.3米。碑亭中林立中國歷代各族的石刻祭文和重修黃帝廟的記載數十塊。1937年4月5日清明節,原陜甘寧邊區政府曾派人前來祭掃黃帝陵。1949年後,每年清明節都舉行祭掃黃陵的儀式。

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