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會、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中國以汽車、鐵路客車製造為主的工業基地。位於省境中部。轄5區及德惠、雙陽、農安3縣。面積1.89萬平方公裡,人口637.82萬;其中市區面積1116平方公裡,人口211.00萬。19世紀以前市境為蒙古族郭爾羅斯王公領地,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遊獵地區,人煙稀少。清嘉慶年間關內漢民衝破禁令至此開荒墾殖,人口日增,遂設廳治於長春堡,始有“長春”之稱。其時人口僅2.8萬人。1895~1931年,俄、日勢力先後在此開商埠,修鐵路路,辦工廠,長春成為東北中部地區輸出農產品和輕工業品的中心。當時大豆的輸出占首位,故有“大豆之都”之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展瞭面粉、榨油、制材等民族工業。城區面積擴大至20平方公裡,人口增至15萬人,初具城市規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成立偽“滿洲帝國”,定都長春,改稱“新京特別市”,成為日偽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當時僅發展瞭印刷、卷煙、食品等輕工業和建材工業,為典型殖民地城市,人口最多時達80多萬,占地80多平方公裡。由於戰爭破壞,到1948年10月解放前夕,僅剩10多萬人口。

長春市區

長春市鳥瞰

  市境位於東北平原中部,伊通河畔,海拔210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均溫-19℃~-17℃,7月均溫22~23℃,年降水量約620毫米。經1948年以來的建設,長春市城區已形成5個功能區:以行政、文化、商業為主的中心區;以汽車、輕紡為主的西南工業區;以客車、機車為主的北部工業區;以柴油機、拖拉機、建材為主的東部工業區;以精密儀器制造和科研、文教為主的南部區。

  汽車制造為工業主導部門。以生產載重汽車和轎車聞名中國的第一汽車制造廠,年產汽車占全國近1/7,有“汽車城”之稱。長春鐵路客車廠亦占全國重要地位。80年代以來,輕工業發展較快,輕、重工業之間和輕工業內部結構的比重均有改變。長春是全省機械、食品、紡織、冶金、建材工業基地。自行車、縫紉機等產品產量居全省首位。所產人參煙、地毯、服裝等產品暢銷國內外。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243.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56.3億元。長春是中國著名的文化城市和電影事業中心之一。有中國科學院光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及汽車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和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東北師范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光學精密儀器學院等高等院校及長春電影制片廠。市容整潔,道路寬闊,廣場眾多。綠化覆蓋率達21.7%,有“花園城市”之稱。城區有南湖、兒童、勝利等公園和偽皇宮,近郊有凈月潭及群山環水並附有鹿場參園的新立城水庫等遊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