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

  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傢、翻譯傢。初名傳初,後易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晚號瘉壄老人,別號尊疑、尺盦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父親是醫生。嚴複童年曾從師當地宿儒黃宗彝讀四書五經,十四歲時,父卒,傢計困難,乃投考沈沈葆楨所辦福州船廠附設的船政學堂,以首名被錄取,次年入學。這是嚴復接受西方科學知識的開始,為他以後鉆研西學奠定瞭基礎。1871年(同治十年),以最優成績畢業,派至軍艦實習五年,先後隨艦巡歷新加坡、檳榔嶼、黃海及日本各地。1874年,又曾隨船政大臣沈葆楨到臺灣測量海口、籌備海防。1877年(光緒三年),嚴復被選送英國學習海軍駕駛,先肄業於樸次茅斯,後又入格林尼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考課屢列優等”。他留心英國社會政治狀況,潛心研究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術文化,曾到英國法庭實際觀察,作中西異同比較。當時清政府駐英公使郭嵩燾對他極為賞識,引為忘年交。

  1879年,嚴復卒業歸國,任教於福州船政學堂。次年,李鴻章新建北洋水師學堂成立,又奉調北上,任該學堂總教習,後升任會辦、總辦。在此任事達二十年,直到1900年才離職他去。在此期間,嚴復感於仕宦不達,言不見重,曾先後四次應科舉考試,欲博一第,但都未能如願。

  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舉國震動,嚴復深受刺激,開始致力譯著,主張變法圖強以挽救民族危亡。同年,在天津《直報》連續發表瞭《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著名政論,以“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精神,公開申斥歷代帝王是竊國於民的“大盜竊國者”,尖銳揭露八股取士“錮智慧”、“壞心術”、“滋遊手”,主張廢除八股,取消科舉制。他還指出欲求中國富強,必須變法,提出瞭“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改革主張。1897年,嚴復與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情”為宗旨,著文立說,介紹西學,批評時政,積極倡導變法維新,使《國聞報》成為與上海《時務報》南北齊名的當時影響最大的報紙。

  嚴復最重要的活動,也是他畢生最大的貢獻,是對西方資產階級學術名著的翻譯介紹。其第一部,也是影響最大的譯作,是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Evolutionand Ethics),今譯《進化論與倫理學》)。該書始譯於1895年,正式出版於1898年。西方進化論在中國廣泛傳播,可以說是從嚴復開始的。《天演論》出版後,給當時中國思想界以巨大震動,它使進化論的新思想在中國傳播開來,產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書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給面臨民族危亡的中國先進分子以愛國救亡、維新變法的理論武器,啟迪人們奮發圖強尋求振興國傢的出路,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為當時在知識界流傳最廣的新格言。辛亥革命時資產階級革命派曾評論說,《天演論》出版,“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於人心,中國民氣為之一變”。戊戌變法失敗後,嚴復繼續奮力於譯事,到1909年(宣統元年),先後又譯出亞當·斯密的《原富》(AnInquiry in to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nations);斯賓塞的《群學肄言》(The Study of Socio-logy);穆勒的《群己權界論》(On Liberty)和《名學》(A System of Logic);甄克思的《社會通詮》(A History of Politics);孟德斯鳩的《法意》(L'esprit desLois)以及耶芳斯的《名學淺說》(Logic the Primer)等書,共一百六十多萬字之巨,而且幾乎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著,足見其功力之深,筆耕之勤。在這些譯作中,所加按語多達數百條,十七八萬字,除少數為詮釋名物外,其餘大都為他本人的見解和主張。他還提出“信、達、雅”三條翻譯準則,至今仍為致力譯事者所尊崇,引為楷模。嚴復學貫中西,被譽為“於西學中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他是近代中國系統地翻譯介紹西方資產階級學術思想的第一人。

  嚴復離開北洋水師學堂後,1900年曾開名學會於上海,講演名學。又參加唐才常創立的“國會”,被推為副會長。1902年,他受聘為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1905年,參與創辦復旦公學,並在次年一度任校長。1912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兼文科學長。同年,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校,復被薦為首任校長。

  辛亥革命後,嚴復趨於保守。1913年,他參與發起孔教會,極力主張尊孔讀經;1915年,又列名於擁護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籌安會。此後,他還支持宣揚迷信的靈學會。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還對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加以抵毀,保守思想日趨嚴重。晚年衰病,1921年10月27日卒於故裡。

  

參考書目

 王栻:《嚴復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論嚴復與嚴譯名著》,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