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80年代中國抗擊沙俄侵略的戰爭。17世紀40年代,沙俄侵略者開始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侵佔雅克薩(在今漠河東,黑龍江北岸)、尼佈楚等地,殺掠騷擾。中國軍民對沙俄的侵略進行瞭自衛反擊。至順治十七年(1660),雅克薩一帶和黑龍江中、下遊的沙俄侵略者全部被肅清。不久,沙俄侵略者又捲土重來,在雅克薩故址築堡盤踞,四出掠劫。清政府多次要求俄軍撤出雅克薩,但沙俄置若罔聞。於是,清政府決定用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收復被占領土。

雅克薩之戰中清軍使用的火炮

  康熙二十四年(1685),都統公彭春等奉旨統率一支由滿、漢、蒙古、達斡爾等族官兵組成的,約三千人的軍隊從璦琿出發,至雅克薩城下,清軍先向俄軍發出通牒,勸其投降,遭沙俄督軍托爾佈津拒絕,於是清軍水陸列陣,開始攻城。清軍用炮猛轟,鏖戰徹夜,敵軍死傷慘重。托爾佈津走投無路,向清軍乞降,彭春等準其所請,並允其退回尼佈楚。清軍將城焚毀,旋即班師。同年,托爾佈津背信棄義,再次率領侵略軍乘隙占據雅克薩。次年,康熙令黑龍江將軍薩佈素等率烏喇(今吉林市)、寧古塔官兵及八旗漢軍內福建藤牌兵等兩千餘人再次攻取雅克薩。清軍兵臨城下,開火炮向城內轟擊,並擊退出城搦戰之敵,又在城下東、南、北三面掘壕築壘,在西面斷其水道。托爾佈津被清軍炮彈擊中,傷重斃命。俄軍被圍困五個多月,彈盡糧絕,死者枕藉。正當孤城指日可下之際,清政府得知俄方同意舉行談判,乃下令撤雅克薩之圍。歷時兩年多的雅克薩之戰至此結束。但1858年沙俄又依《璦琿條約》將雅克薩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