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皇帝名義頒佈的一部分命令的彙編。全書一百三十卷。北宋宋敏求(1019~1079)編。宋仁宗時,敏求父宋綬為知制誥兼史館修撰,曾將唐代詔令加以彙集。宋綬死後,敏求將其父所輯唐代詔令區分為十三類,編成該書。

  詔令是官方文書。魏晉以後,把冊書、詔、敕等總稱為詔。該書所收詔令含有唐朝軍事、政治和社會狀況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從中可以看到當時某些歷史事件的真相,且個別詔令已不見於現存其他史書。可惜有不少詔令的重要內容被刪去。如卷卷十所收元和十四年(819)、長慶元年(821)、寶歷元年(825)、會昌二年(842)、會昌五年、大中二年(848)的冊尊號敕文,分別比《文苑英華》所錄刪去九百餘字乃至二千六百餘字。

  該書自宋至清末都是抄本,錯別字多,而且缺佚第二十三卷。其餘各卷也有若幹殘缺。清末光緒年間才據明抄本刻版,收入適園叢書。195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排印本,據諸校本改瞭一些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