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國晉、楚主持的止息戰爭的盟會。西元前595~前594年,楚莊王率師圍宋國都九月使宋國“易子而食,折骸以爨”。十多年後,宋國右師華元利用其與晉國中軍帥欒書和楚令尹子重皆為好友的有利條件,在晉、楚間進行撮合。前579年,晉上軍帥士燮與楚公子罷遂在宋國都西門外訂立盟約。盟約規定晉、楚不以兵戎相見,同心憐恤諸侯,互通聘使。但這時晉、楚均無止息戰爭的誠意,盟約締結四年後,兩國發生鄢陵之戰,弭兵盟約失效。

  前546年年,與晉趙武和楚令尹屈建相友善的宋左師向戌又奔走於晉、楚之間,再次請求弭兵。諸侯皆表示贊同,同年七月,於宋都蒙門外訂立弭兵之約。參與結盟的有晉趙武、楚屈建等各國大夫及小國君主。會前,晉、楚約定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朝貢。由於當時晉國內部出現大夫專政兼並,無力與楚進行戰爭,而楚國受到吳國牽制,也無力同晉爭霸中原,所以結盟後,與會國停止戰爭十多年,其中晉、楚四十多年沒有再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