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

  明初大臣、文學傢。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至順間舉進士,任高安丞,有廉直聲。又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

  元至正年間,方國珍起兵海上,被辟為江浙元帥府都事以招招安,又任為行樞密院經歷。因忤執政意棄官還鄉。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下處州,聞劉基及宋濂等名,次年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備受寵信優禮。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不久,拜禦史中丞兼太史令。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人憚其嚴。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館學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為資善大夫、上護軍,封為誠意伯,歲祿二百四十石。劉基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天下,太祖比之為張良,呼為“老先生”。基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屢勸朱元璋修德省刑。為政頗有知人之明。四年,賜歸。

  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後塗節謂其死實為胡惟庸投藥所致。正德八年(1513),加贈太師。

  劉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其文與宋濂齊名,詩與高啟並稱。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有《鬱離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寫情集》四卷,《犂眉公集》五卷等,後均收入《誠意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