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佛教詩人和戲劇傢。出生在阿逾陀的一個婆羅門傢庭,精通婆羅門教學問,後來皈依佛教。現存主要文學作品是兩部敘事詩和3部戲劇殘卷。敘事詩《佛所行贊》(梵語原本隻剩前半部,古漢譯本和藏譯本是全本)描寫佛陀生平傳說,《美難陀傳》描寫佛陀度化堂弟難陀。3部戲劇殘卷(出自中國新疆吐魯番,1911年德國刊行)中,有一部末尾標明金眼之子詩人馬鳴著《舍利弗》。金眼是馬鳴母親名。另外兩部殘卷無劇名和作者名,一般認為也出自馬鳴之手。這3部殘卷是迄今所知印度最早的梵語劇本。《《舍利弗》是9幕劇,殘卷僅存最後兩幕,劇中的醜角勸說婆羅門舍利弗不要聽從佛陀教誨,舍利弗予以駁斥,並與目犍連一起皈依佛陀。另外兩部殘缺過甚,劇情難以判定。一部的劇中人物是抽象概念“菩提”(智慧)、“稱”(名譽)、“持”(堅定)以及佛陀本人。這3部戲劇殘卷具有後來梵語戲劇的大部分藝術特征:劇中有喜劇性的醜角,有地位的角色說梵語,婦女、醜角和其他普通人物說俗語,臺詞韻散雜糅,有“上場”、“退場”等舞臺提示,劇終有祝福詩。另外,7世紀佛教哲學傢法稱還提到馬鳴著有一部題為《護國》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