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e馬裡沃

  法國喜劇傢。1688年2月4日生於巴黎一法官傢庭。早年在外省受教育,後回巴黎讀法律,常出入貴族社會的沙龍。1720年後致力於戲劇寫作。1731~1741年寫瞭兩部比較有名的小說:《瑪麗安娜的生活》與《暴發戶農農民》,都是未完成之作。1743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卒於1763年2月12日。

  馬裡沃的主要成就是在喜劇方面,早年寫過詩體劇《謹慎而公正的父親》(1712)和《漢尼拔》(1720)等,1722~1746年共寫瞭27出散文體喜劇,其中17出是為意大利喜劇院而作,較著名的有《意想不到的愛情》(1722)、《奴隸島》(1725)、《愛情與偶遇的遊戲》(1730)、《假機密》(1737)、《誠實人》(1739)、《考驗》(1740)、《被克服的偏見》(1746)等。晚年他還寫瞭《費利西》(1757)和《好心的演員》(1757)兩出喜劇,一生劇作計有35部之多。

  在18世紀前半期,馬裡沃的戲劇體現瞭多樣化傾向,從英雄喜劇、浪漫喜劇(《化裝的王子》、《愛情的勝利》)、神話喜劇(《普路托斯的勝利》)到風俗喜劇(《村莊繼承人》、《母親學堂》),從社會問題劇、哲理劇(《奴隸島》、《理智島》)到情感劇和道德劇(《貼心的母親》、《貞潔的妻子》)他都寫過。

  馬裡沃喜劇的最大特點是直接描寫愛情,它不像以往戲劇那樣,將愛情置於從屬地位,而是作為獨立主題來表現。馬裡沃在愛情心理的刻畫上最為成功。他說過:“我在人類心靈中挖掘各種各樣不敢公開表露出來的愛情的隱藏之處,我的每一出喜劇都以把它從某一個隱藏之處開掘出來為目的。”馬裡沃愛情喜劇的結構往往套用一個框框:一對貴族青年男女彼此相愛,或者一方單相思,由於某些障礙,不敢袒露心跡,甚至以假象進行試探,這期間,往往有聰明人幫助,使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愛情與偶遇的遊戲》。《奴隸島》雖然是反映主仆關系的社會道德劇,卻也套用瞭幾乎一模一樣的“化裝調包”的情節結構。《假機密》也借助於化裝術。馬裡沃劇中愛情的障礙,既非莫裡哀筆下那樣來自外部,也不像J.拉辛劇中那樣無法克服,它來自一種偏見、失意、誤會,是一種自尊心上的障礙,主人公們往往不願承認他們已經萌發的愛情。馬裡沃喜劇的另一特點,是劇中主人公既能引人發笑又不顯得滑稽。

《愛情與偶遇的遊戲》劇照

  馬裡沃的劇作帶有明顯的貴族味道,對話完全是貴族沙龍式的,語言極難捉摸,這種細膩的心理分析和矯揉造作的人物語言,構成瞭後人稱之為“馬裡沃風格”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