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史學傢、文學傢。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時聰慧好學,因傢貧無書,每到人傢,遇書即讀,過目成誦。12歲時,能說《春秋》,尤好著述。靈帝時,因見閹官用權,托疾隱於傢中。獻帝時,應曹操徵召,歷任黃門侍郎、秘書監等職。

  獻帝好文學,亦好典籍,因班固《漢書》文繁難懂,讓荀悅依《左傳》體制,作《漢紀》30篇。《後漢書·荀悅傳》稱其書“辭約事詳,論辯多美”。唐代劉知幾《史通·六傢》列《漢紀》為“左傳傢”之首。宋代王銍《《兩漢紀後序》亦稱《漢紀》“於朝廷紀綱,禮樂刑政,治亂成敗,忠邪是非之際,指陳論著,每致意焉。故其詞縱橫放肆,反復辯達,明白條暢,既啟告當代,而垂訓無窮”。可見《漢紀》於史事、史識均有可與《漢書》相互印證處。

  荀悅見當時曹操專權,漢獻帝僅存虛名,因作《申鑒》5篇。其中對現實政治的評論,對讖諱符瑞的譏刺,都切中時弊,是西漢以來政論文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明代何孟春稱“其論政體,無賈誼之經制而近於醇,無劉向之憤激而長於諷”(《申鑒註序》),從中可以窺見荀悅文章風格的特點。

  《後漢書·荀悅傳》稱其另著《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多佚。明代張溥輯有《荀侍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申鑒》有明黃省曾所作註,《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引據博洽,多得悅旨”。有四部叢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