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羅斯丹

  法國詩人、劇作傢。1868年4月1日生於馬賽,曾在巴黎學法律。他的劇本都是詩劇。1894年他的《浪漫情侶》在法蘭西喜劇院公演,引起劇壇註意。這是一部3幕喜劇,寫一對青年男女歷經生活教訓,領悟到真正愛情的詩意存於心中的的故事。

  4幕詩劇《遠方公主》(1895)追隨象征主義,寫王子呂臺爾根據傳聞愛上遠方公主梅麗森德,遠涉重洋去尋訪她,抵達敘利亞時已病危無法下船,托好友貝特朗·德·阿拉馬尼翁去向公主轉達他臨死前想見她一面的願望。貝特朗進入城堡後,公主誤以為他就是呂臺爾,兩人產生情意,但他們及時克制瞭自己。公主上船與呂臺爾舉行婚禮,使他得以幸福地暝目。最後公主決心棄絕紅塵,進入修道院。此劇中克己的理想主義、愛的哲學是羅斯丹劇作的基石。

  5幕英雄喜劇《西哈諾·德·貝熱拉克》(1897)是羅斯丹的代表作,標志著浪漫主義的復興和發展。羅斯丹筆下的西哈諾·德·貝熱拉克是17世紀法國才華出眾的詩人、哲學傢、劍客,他愛表妹羅克薩娜,但自知其貌不揚,把愛情埋在心裡。羅克薩娜則喜歡另一個美貌的年輕人克裡斯蒂安,但他缺乏才氣,於是西哈諾站在陰影裡代克裡斯蒂安向站在陽臺上的羅克薩娜表白誠摯的愛情,終於感動瞭羅克薩娜,決定嫁給克裡斯蒂安。本來也看中羅克薩娜的指揮官出於報復,把克裡斯蒂安和西哈諾派到前線去送死。離別後,西哈諾每天代克裡斯蒂安給羅克薩娜寫一封信,使她留下極深的印象。克裡斯蒂安陣亡後,羅克薩娜進瞭修道院。15年期間,西哈諾堅持去看望她,直到有一天他中瞭敵人的暗算,身負重傷,羅克薩娜才發現事實真相,但為時已晚,她失去瞭真正心愛的人。《西哈諾·德·貝熱拉克》是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品,以其理想主義的光輝與當時自然主義的悲觀絕望形成鮮明的對比。它運用對照的原則,把崇高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結合在一起。整個劇本建立在具有強烈的榮譽觀、獨立不羈和自我犧牲精神的西哈諾的特殊個性上。戲劇沖突主要存在於主人公的內心活動中。充分的抒情性加強瞭戲劇效果。

  6幕歷史劇《雛鷹》1900年在巴黎上演。“雛鷹”象征拿破侖的兒子賴希施泰特公爵,他是一個充滿幻想和優柔寡斷的人物。1830年,不少法國人想把年輕的公爵捧上皇位,一個拿破侖時代近衛隊的老兵弗朗博鼓勵他行動,但是雛鷹猶豫不決,最後密謀失敗,弗朗博自殺,雛鷹抑鬱終身。

《西哈諾·德·貝熱拉克》劇照

  1901年,羅斯丹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其後有10年時間沒有發表作品。1910年在巴黎演出的《雄雞》是4幕寓言劇,劇中角色都是擬人化的動物,充滿瞭詩情畫意。他的《唐璜的最後一夜》是未完成的遺著,在他死後1921年才出版。羅斯丹1918年12月2日卒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