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舞臺美術師。最初在維也納工藝美術學校任教,是19世紀末期奧地利“分離畫派”主將。1903年被任命為維也納宮廷歌劇院舞臺美術師,1910年以後在M.萊因哈特處任舞臺美術設計師。他為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設計的佈景,成為當時所有演出這個劇碼藝術處理的典範。1918年他被任命為維也納城堡劇院和國傢歌劇院舞臺美術設計室主任。他在舞臺美術上的重要成就是為J.W.von歌德的《浮士德》、《施泰拉》,W.莎士比亞的《李爾王》、《馬克白》,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狄浦斯》、霍夫曼斯塔爾的《每一個人》、《薩爾茨堡的世界大舞臺》,瓦格納的《帕齊代爾》,莫紮特的《唐·喬萬尼》等所作的設計。羅勒對於舞臺美術設計的基本主張是:每一部藝術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演出規律,舞臺美術傢應該盡量捕捉和理解每部作品自己的規律,進行風格各不相同的設計。他認為19世紀的所謂“封閉式舞美設計”是一切弊病的根源。舞臺上的一切裝飾物,隻須暗示,不必追求“真實”。舞臺美術隻須為戲劇作品制造它所需要的框子。羅勒是第一個把A.阿庇亞和戈登·克雷關於空間舞臺技巧的知識堅定不移地運用於實踐的舞臺美術傢。阿庇亞和克雷的許多方案和設想,都是由羅勒在舞臺上付諸實踐的。他同萊因哈特的合作成就尤為顯著。羅勒克服瞭舞臺上的幻覺主義,用所謂“羅勒塔”將舞臺平面分割成若幹表演區,大大簡化瞭舞臺空間,對舞臺美術後來的發展產生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