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魏斯

  德國劇作傢。生於柏林附近的諾瓦韋斯。父親是猶太人。1934年隨父母逃亡倫敦,後又逃至佈拉格。1936至1938年在佈拉格藝術學院學習繪畫。1939年希特勒法西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前,又隨同父母經瑞士逃往瑞典,任電影導演,,並從事繪畫和寫作,發表瞭用瑞典文寫的第一批作品。1945年加入瑞典國籍。50年代又改用德語寫作。1960年起成為職業作傢。最初以《馬車夫的身影》(1960)引起文壇註目,作品表現瞭一群精神空虛的流亡者的生活感受,細節描寫過於精確、煩瑣,被稱為“微觀小說”。《與父母告別》(1961)是傳統的德國“發展小說”,它與《逃亡的終點》(1962)、《抵抗的美學》(2卷,1975、1978)都帶有明顯的自傳性。

  魏斯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作,大多取材於歷史文獻,但不是歷史劇。劇本《馬拉被殺記》(1964)以戲中戲的形式,表演法國大革命的領袖讓·保爾·馬拉的被謀殺,表現瞭極端個人主義與革命理想之間的矛盾。劇本中有對話、獨白、評論、演說、歌唱、舞蹈、啞劇以及現實與幻夢等多種表現手段,因此被稱為“總體戲”。《調查》(1965)反映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納粹分子殘酷迫害猶太人和蘇聯戰俘,被稱為“舞臺報告”。這兩部作品和後來創作的《關於越南的討論》(1968)、《托洛茨基在流亡中》(1970)和《荷爾德林》(1971)都被稱為“紀實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