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魏爾蘭

  法國詩人。1866年中學畢業後,在巴黎市政府當小職員,同時開始寫詩。在帕爾納斯派刊物上發表過詩和散文,但不屬於這個流派。第一部詩集《感傷集》(1866)中已顯露出他的詩歌獨具的特點:惶惶不安的情緒和富於暗示的音樂性。。

  魏爾蘭意志薄弱,行為不檢,但沒有掩蓋住渴求溫情的心。他的詩集《戲裝遊樂圖》(1869),描寫詩人內心的憧憬和想望,籠罩著一種不安的氣氛,反映出詩人悵惘和渴望單純、誠摯的心情。

  1871年,他被市政府當局以同情巴黎公社的嫌疑而解雇。同年,偕同詩人蘭波流浪到英國和比利時,在比利時因槍擊蘭波被判處兩年徒刑。在流浪期間寫成的詩集《無題浪漫曲》(1874)是他創作的高峰,抒發瞭詩人焦急的欲望和婉約的情思,日常生活的歡樂和痛苦構成一片輕靈婉麗的音樂。他在獄中皈依瞭天主教,詩集《智慧集》(1881)充滿宗教和懺悔的情緒。

  1890年左右,魏爾蘭被年輕的象征派詩人們奉為詩壇魁首。他晚年生活十分潦倒頹廢。他的詩歌的主調就是在頹廢中掙紮而無法自拔的痛苦。他的藝術特色正如他在《詩藝》這首詩中所說,“首先是音樂”,其次是“明朗與朦朧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