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平民出身,幼年喪父,由一個有地位的教士紀約姆·德·維永收養,他就姓這位教士的姓。1452年在巴黎大學文科獲得相當於碩士的學位。

  維永在學生時代由於受當時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走上起哄、鬧事、玩世不恭以及小偷小摸的邪道,發展到酗酒打架,以致打死一個教士,不得不離開巴黎。過一段時間後他回到巴黎,又跟一幫惡棍盜賊混在一起,盜竊大量財物,再次逃離巴黎。臨行前寫瞭一首共40節的長詩,一般稱這首詩為《小遺言集》(1456)。。詩人以亦莊亦諧的口吻,將身邊所有雜物分贈友好,送給他養父的第一件禮物是其“名聲”,因為當時維永已經成瞭著名的詩人。

  此後,維永在法國到處流浪。他一生入獄五、六次,兩次被判死刑而未執行。他作為詩人的美名和他品行不端的惡名同樣遠近皆知。每當他被囚禁或將被處決的危急時刻,總有名公貴人為瞭“憐才”,向他伸出援救之手。1461年,維永寫成《大遺言集》,表示悔恨自己半輩子狂放無行,有改邪歸正的意思。可是隔瞭一年,他又一次被投入監獄,並被判處死刑。就在那時,他寫成著名的《絞刑架上之歌》,設想自己和他的同夥已被絞死,屍體掛在絞架上示眾,任憑風吹雨打,烏鴉啄食死者的眼珠……他承認自己罪有應得,哀求世人憐憫他們,祈禱上帝寬恕他們的罪孽。1463年,登基不久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下詔赦他出獄。

《絞刑架上之歌》插圖

  維永的詩歌動人之處,在於它們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呼聲,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歷來評論傢都不否認維永是法國文學史上最早、最深刻的抒情詩人。象朗松那樣的比較保守的學者,也不能不承認維永的詩歌扣人心弦,因為人道主義的感情是他的藝術的基調。

  

參考書目

 P.Champion,François Villon,Sa vie et son Temps, Paris,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