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巴哈丁·阿裏

  土耳其小說傢。軍官傢庭出身。師範學校畢業。後去德國留學,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著作和德國革命運動。回國後任語文教師,並從事文學活動。初期的作品受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後因結識瞭希克梅特等作傢,並受蘇聯文藝的影響,逐漸漸轉向現實主義。1933年由於寫瞭一首諷刺總統的詩,被監禁14個月。他在獄中與共產黨人和農民接觸,寫下瞭許多反映農民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其中著名的有短篇小說集《磨坊》(1935)、《呼聲》(1937)和長篇小說《孤兒優素福》(1937)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發表的長篇小說《我們心中的魔鬼》(1940),寫知識分子中各種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揭露瞭為德國法西斯效勞的文人的醜惡面目,因而遭到激烈的攻擊,書也被焚毀,直到戰後還被列為禁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阿齊茲·內辛創辦幽默雜志《馬爾科·帕夏》,發表政論、寓言和諷刺詩,鞭撻出賣祖國的反動派,因而再度被捕入獄。獲釋後被迫脫離寫作生活,靠當搬運工糊口。後逃亡國外,在過境時被暗殺。長篇小說《我們心中的魔鬼》有中譯本。

《孤兒優素福》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