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出生的英國詩人。牧師之子,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他放棄傳教的職業,1725年去倫敦從事寫作。1726年出版長詩《冬》,因而成名,與蒲柏、阿巴斯諾特和蓋依等交遊,並依附貴族門下,為傢庭教師。他又相繼發表《夏》、《春》、《秋》各詩,於1730年合刊為《四季》,並附讚美詩一首,到世紀末,共印50版。1735至1736年出版長詩《自由》、五部悲劇和一部假面劇《阿爾弗雷德》(1740)。1748年出版長詩《怠惰的城堡》。此外還有雜詩若幹,包括獻給牛頓的頌歌(17227)。

  湯姆遜最著名的詩是《四季》,共5千餘行,不用流行的雙韻體,而用無韻體,寫四季自然景色,山林河海,平原峽谷,花草禽獸,其中也插入古典文學中的愛情故事,寫勞動的歡樂和農民的饑寒等,描繪、抒情、遐想和說教交織在一起。大自然的淳樸既與貴族的奢華、怠惰對照,又是造物主的化身。文學史傢稱之為劃時代作品,因為它可以稱為第一首浪漫派詩歌。

  《自由》共分5部分,長約3千多行,也用無韻體,寫自由女神自述在古希臘、羅馬和不列顛的經歷,並展望未來。詩人譴責現實的奢靡,歌頌古代的淳厚。《怠惰的城堡》仿斯賓塞體,共兩章,1,400餘行。前一章寫巫師“怠惰”引誘行人入其宮堡,迷以聲色,使之昏昧庸懶,最後疾病纏身,形容可憎,被投入地牢,耗損而死;後一章寫“勤奮”騎士征服巫師,消滅城堡。作者用意是要用勤奮抵制貴族的荒惰。這首詩中的環境描寫和各色人物形象的描寫頗為生動。

  他的短詩以《阿爾弗雷德》中的《統治吧,佈裡塔尼亞》最著名,這首詩歌頌自由,也宣揚英國應統治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