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馬蒂

  古巴政治活動傢、詩人、作傢。全名何塞·胡利安·馬蒂·伊·佩雷斯,出生於哈瓦那的一個西班牙人傢庭。1869年10月由於一樁案件受到牽連,被判處徒刑6年。1871年1月流放西班牙。1878年8月回到哈瓦那,次年9月再次被捕捕並流放西班牙。1880年1月到達美國紐約,在古巴移民中宣傳民族獨立思想。1881年3月在加拉加斯創辦《委內瑞拉雜志》,被驅逐出境。重返紐約後,10年內連續發表評論《紐約來信──美國即景》。1883年主編《美洲》雜志。1884年同馬克西莫·戈麥斯和安東尼奧·馬塞奧將軍結識。1889年1月創辦兒童讀物《黃金時代》。1890年先後被任命為阿根廷和巴拉圭駐美國的領事和烏拉圭常駐美洲國際金融會議的代表。同年,相繼辭去這些職務,全力從事古巴的獨立革命事業。1892年古巴革命黨成立,被選為代表。1895年3月同馬克西莫·戈麥斯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簽署《蒙特克裡斯蒂宣言》。4月渡海去古巴,5月19日在戰鬥中陣亡。

  馬蒂是古巴獨立革命的先驅,有大量著述。他的第一部詩劇《阿佈達拉》(1869)以努比亞青年抗擊外國侵略者而犧牲的故事,表達瞭自己的政治抱負。在西班牙期間,除瞭描寫流放生活的散文作品《古巴的政治流放者》(1871)外,還寫過劇本,如《愛情隻能用愛情來報答》(1875)等。他的詩歌創作一方面受到傳統詩歌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不滿足於當時流行的表現形式,在表現美洲主義精神方面作瞭努力的探索,從而開拓瞭拉丁美洲現代主義詩歌的道路。他的詩集《伊斯馬埃利約》(1882)是最早帶有現代主義色彩的詩作品。詩集《自由的詩》(1891)表露瞭他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帶有哲理和說教的意味。《純樸的詩》(1891)的內容也比較深刻,形式上更多地受到傳統詩歌的影響:真摯、自然、純樸,同時帶有鮮明的民歌特色。他的小說《不祥的友情》(1885)用筆名“阿德萊達·拉爾”發表,寫一個妒嫉的女人懷疑情人與自己的女友相愛而受痛苦的折磨,有唯美主義的影響,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小說的開端。

  馬蒂寫瞭大量政論、書信、日記、報道、散文和文學評論,文筆優美、質樸而坦率。他在文學上的影響遍及拉丁美洲和西班牙。作為溝通後期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之間的橋梁,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書目

 Juan Marinello,José Martí,Escritor americano, México,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