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墓室磚畫。1972年,在江蘇省鎮江市郊畜牧場一座東晉隆安二年 (398)墓中發現。畫像磚長31.5釐米,寬18釐米,共有10種題材:①玄武,龜首上仰,與盤繞的蛇首相對,兩旁有隸書“晉隆安二年造立……”等文字;②青龍;③白虎;④朱雀;⑤獸首鳥身;⑥人首鳥身;⑦獸首人身;⑧形象紋飾同上述獸首人身,僅方向相反;⑨獸首噬蛇;⑩虎首戴蛇。其中“四神”是漢以來常見的表現方位的題材,其他6種內容則與《山海經》上的神怪故事有關。獸首人身像一手持鉤鑲,一手持刀,又像像打鬼的方相氏,或為《山海經》故事的變異。用意在於辟邪,驅鬼魅蛇蟲,以保護死者的靈魂。東晉時期,北方大族紛紛南下,京口(今鎮江)是魯南大族刁氏的重要據地。

《虎首戴蛇》

  根據考證,《山海經》的神話傳說故事與楚民族的好巫尚鬼關系很密切,而這些畫像磚的內容與形式又與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的棺畫有繼承的關系,魯南北方大族受楚文化影響較多,因而推測墓主可能是南下的北方大族。

  畫像磚的藝術形式主要為浮雕,輔之以線條,造型生動,體態逼真,線條剛柔得宜,是瞭解東晉的繪畫與浮雕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