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書法傢、畫傢、篆刻傢。字益甫、㧑叔,號悲盦,別號鐵三、無悶、冷君、憨寮、梅庵。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幼喜作字,讀書過目成誦。曾以書畫為生,又為塾師。31歲恩科鄉試第3名,後至北京3次參加會試,均未中進士,在京與胡澍、沈樹鏞、魏錫曾共同研討考證金石文字。44歲時,擔任《江西通志》總編。後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於任所。著有《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閒話》、《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所作印有《二金蝶堂印譜》。並自校編刻《仰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

  趙之謙書法,早期學顏真卿,後取法六朝碑刻,而對《張猛龍碑》、《鄭文公碑》、《龍門造像》、《石門銘》等十分推崇。他的楷書將北魏碑刻、墓志寫得婉轉圓通,自成一格,被稱為“魏底顏面”。他的篆書受到鄧石如的影響,但能摻以北魏書法的筆意,頗具姿態,並以北魏體勢作行草書。

楷書對聯

  趙之謙同時是清代末期篆刻大傢。他的篆刻初摹浙派,後追皖派,以詔版、漢鏡文、錢幣文、瓦當文、封泥等入印,獨樹一幟,給篆刻藝術開創瞭“印外求印”的廣闊道路。他刻印取材廣泛,意境清新,在章法上善於取勢,有的婀娜多姿,有的端莊勻稱。趙之謙對印章的邊款亦有新的創造,他的邊跋,風神卓犖,氣象萬千。他還開創瞭陽文款識,有的刻畫像,書、畫、刻畫相輔相成,別具意境。

  趙之謙又是清末一位有成就的畫傢。他能人物、山水,尤善花卉。早年筆致工麗,後來受徐渭、朱耷和揚州八怪的影響,縱筆潑墨,而色彩濃艷,風格清新。他還能熟練地運用書法於繪畫,所以他的繪畫常流露出淋漓痛快、生動自然的情趣,給後來畫傢如任頤、吳昌碩等有一定的啟發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