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學者、詩人。字雲芬,號春海。安徽歙縣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由翰林院編修曆官貴州學政、侍讀學士、內閣學士至戶部侍郎。

  程恩澤是漢學傢,出其鄉淩廷堪之門,學問廣博,從經史到天文地理、金石書畫、醫算等,無不涉及。他治學提出“凡欲通義理者必自訓詁始”的主張,並貫徹到詩歌創作,成為清後期合學人之詩、詩人之詩為一的旗幟。他的詩初好李商隱,後來學韓愈、黃庭堅。陳衍以為“多於句調上見變化”(《石遺室詩話》),具有運用虛詞、、盤旋拗折的散文寫作特點,是韓愈以文為詩的變本加厲,和清代中葉錢載的詩風相接近。他不但用此法於古詩,還用之於律詩,如“遂磨洪澤而東鏡,似築深江以外墻”(《渡淮即事》)之類即是。他也有少量具有現實內容的作品,如《粵東雜感》、《索炬嘆》等,但大量的是日常應酬和詠物寫景之作。鄭珍、何紹基、莫友芝都是他的門生,受到他學風和詩風的影響很深,而都能青勝於藍。

  著《程侍郎遺集》10卷,有《粵雅堂叢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