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進行的一種球類運動。球場為長方形,兩端設有球門,比賽時每隊上場7人,有前鋒、後衛和守門員,運動員在水中互相配合,以射門進球多的一方為勝。參加水球運動,能使全身肌肉、心血管、呼吸及神經系統等得到鍛煉,還能培養機智、果斷、勇敢、頑強的意志和集體主義精神(圖1)。

圖1 水球運動

  發展概況 水球運動起源於英國。據傳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一些地方,孩子們或足球運動員在海灘遊泳時,將足球拋在海上互相爭奪,形成瞭最初的水球遊戲。由於它與足球有聯系,故最早稱為“水中足球”。早期的水球遊戲,規則很簡單,也不統一,沒有球門,運動員用雙手將球放到對方端線的任何地方即可得分。一個隊裡可以有兩個以上的守門員,允許在池外選好位置,隨時跳到他認為可能傳接球的對手那裡。這種水球遊戲常常在港灣等地進行,動作激烈粗野。

  1877年,英格蘭伯頓俱樂部(Burton Club)聘請W.威爾森擬定瞭水球比賽規則。後來,這一規則成為國際水球比賽規則的基礎。到1879年出現瞭有球門的水球比賽。1885年,大不列顛遊泳協會批準水球為獨立的比賽項目,並定出11條比賽規則。1888年英國業餘遊泳協會舉辦瞭俱樂部水球錦標賽,1890年7月28日在倫敦舉行瞭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第1次國際性比賽。1890年水球傳入美國,1893年之後傳入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此後水球運動便盛行於歐洲。1900年第2屆奧運會上水球已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歷屆奧運會水球比賽中,英國保持瞭優勢,曾4次奪得冠軍。美國、法國、德國各獲1次冠軍。在第10、第11屆奧運會上匈牙利崛起,連奪兩屆冠軍。從1948年第14屆至1980年第22屆奧運會期間,匈牙利又獲4次冠軍,蘇聯、意大利各獲2次,南斯拉夫獲1次,水球優勢一直為歐洲強隊所占據 (見表)。從1973年開始,又增加瞭世界錦標賽,已舉行過3次,其冠軍分別為匈牙利、蘇聯和意大利所得 (見表)。1979年又開始瞭水球世界杯賽。國際競賽的日益頻繁,促進瞭技術、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近年來的世界性重大比賽中,世界水球強隊之間的水平已愈來愈接近,競爭很激烈。

表1 歷屆奧運會水球比賽前3名

表2 歷屆世界遊泳錦標賽水球比賽前3名

  女子水球運動是新興的項目,雖然在60年代已出現,但在70年代初期才逐步發展起來。現在,荷蘭、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馬耳他、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等都已有瞭女子水球隊。1980年7月,在馬耳他舉辦瞭第1次國際女子水球比賽。在國傢隊組中,荷蘭、澳大利亞、美國分獲前3名。俱樂部隊組中,馬耳他的聖朱麗安隊和塞倫斯隊分獲第1、2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坎帕尼亞隊獲第3名。

  中國的水球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由歐美傳入香港和廣東,20年代後期香港水球隊經常到廣州表演比賽。1931年第5屆廣東省水上運動會開創瞭水球比賽項目,但在其他地區開展較晚,1948年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中,水球隻被列為表演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遊泳廣泛開展的基礎上,水球運動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開展水球運動較好的有廣東、廣西、上海、湖南、四川、福建等省、市、自治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1979年開始,全國性水球比賽每年都進行兩個階段的聯賽,分成年和青年兩個組,此外還定期舉辦少年水球比賽。1974年第7屆亞運會上,中國水球隊第1次參加大型國際比賽,獲得第2名。1978年第8屆亞運會,中國水球隊以11∶1戰勝瞭日本隊,獲得冠軍。1980年中國水球隊在索非亞第22屆奧運會水球預選賽中,戰勝瞭墨西哥、日本、以色列、埃及等國傢隊,平法國隊。同年在馬耳他舉行的國際水球比賽中獲第1名。

表3 歷屆亞洲運動會水球比賽前3名

表4 中國歷屆全國運動會水球比賽前3名

  比賽 水球比賽在水中進行,由於受水質和水浪的影響使犯規動作不易辨清,往往為裁判問題發生爭執,所以對裁判員的要求愈來愈高。

  正式水球比賽時間為28分鐘,死球時停表,分4節進行,每節7分鐘,兩節之間休息2分鐘,同時交換場地。上場比賽隊員7人,其中包括守門員1人。場外替補人員6 人,任何一方得分後,或每節開始比賽前,均可替補隊員。每節比賽開始時,兩名裁判員分別站在球場中線兩端的遊泳池邊上,雙方隊員在本方端線上排成單行,持球裁判員鳴哨,同時將球拋入球場中線靠近自己的前方,雙方隊員以最快的速度爭奪中線球,得球後通過全隊的配合進攻並射門。球的整體進入球門內,即得1分。射中後雙方隊員回到本方半場,由失分一方的隊員在中線中點開球,繼續進行比賽。

  水球比賽過程中的犯規有一般犯規和嚴重犯規之分。一般犯規的處罰方法:按規則規定由犯規的對方擲任意球。嚴重犯規的處罰方法:①記1次個人嚴重犯規(個人嚴重犯規滿3次者取消全場比賽資格),進攻時一般不判罰離場,而判由對方擲球,防守時要罰離場45秒;②判罰犯規隊1次直接任意球;③取消全場比賽資格可以替補;④取消全場比賽資格不得替補等。

  場地器材和服裝 水球比賽標準場地應在人工遊泳池中設置,長30米,寬20米,水深在1.80米以上(圖2)。女子比賽場地長不得超過25米,寬不得超過17米。但在一般表演比賽時,可在長不少於20米,寬不少於8米的場地進行,也可以在水流很小的江、河、湖、海以及山塘水庫中進行。場地邊線設置小旗:紅旗表示越位區域離門2米的禁線;黃旗表示判罰4米直接任意球的地點和同一犯規動作不同判罰尺度的離門4米禁線;與球門線平行的白旗表示球場的端線;遠離球門的白旗表示球場對等半場的中線。

圖2 水球比賽場地規格圖

  水球球門柱和橫木用木料、金屬或合成纖維制成並塗成白色,其高為離水面0.90米,寬為3米。球門的後方應用柔軟的球網將其空間完全封住。比賽球為圓形,用皮革或橡膠制成,中間充氣,球的重量為400~450克。球應防水,但不得塗潤滑油脂(圖3、圖4)。

  運動員比賽時可穿專用的水球褲或普通的遊泳褲。但帽子必須用藍白顏色區別比賽的雙方,在帽子上有軟性護耳器以防耳朵受傷。帽子上有1~13號碼,守門員則戴紅色1號帽子。裁判員在比賽時除帶哨子外,還要手持藍白色裁判旗,藍旗表示戴藍帽一方,白旗表示戴白帽的一方。在水球比賽時,記錄臺操縱遞減比賽時間和遞減35秒的電動計時器,如無這種設備或設備失靈時,則用秒表計時。

  技術戰術 由於水球比賽是在水中進行,所以水球技術除瞭指運動員對球的處理技術外,還包括大量的人在水中活動的方法。因此,水球技術大致可分為專項遊泳技術和處理球的技術兩類。此外,還有守門員技術。

  水球運動員除學會一般的遊泳技術外,還必須學會專項遊泳技術,它包括:踩水、起跳、轉體、抬頭爬泳、起動泳、急停、變向遊等。處理球的技術包括:起球、持球、運球、控制球、傳球、接球、射門等。水球的基本技術最重要的是傳接球、射門和踩水。對傳接球來說,傳得準、接得穩是組織一次進攻的成敗關鍵。傳球的動作是雙腿同時踩水,單手壓水使身體上升,持球手作鞭狀向前揮臂,最後抖腕並以手指控制球的落點。接球的動作是起跳後,手臂前伸,手指自然張開迎球,觸球後手臂後撤,把球減速停在肩平線的頭的側上方。優秀運動員傳球時手臂伸得較直,註意發揮胸背大肌肉群力量,手腕動作靈活,接球時起跳重心平穩,後撤幅度大,接球穩。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射門的研究。射門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面對球門的正手射門,背向球門的反手射門,身體平臥水中的仰臥射門,快拍球射門,假動作和吊球射門以及把球打在離球門不遠的水面上的反彈射門等。優秀運動員的射門角度刁,力量大,手法隱蔽和突然,因而成功率高。踩水能力強弱對防守技術、對抗能力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優秀運動員能在承受對方整個身體按壓的情況下做各種處理球的動作,就是因為有很好的踩水能力(圖5)。

圖5 射門

圖6 攻防

  處理球的技術可以原地完成,也可以在遊動中進行。在遊動中完成處理球的技術難度大,威脅也大。這一技術標志著當前水球運動朝著快速靈巧的方向發展。但是原地處理球的技術仍然是基礎,不可忽視。

  守門員必須掌握踩水、移位、起跳、接球和擊球等項基本技術。身材高大的守門員通常強調身體位置平浮和向前起跳迎封角度,以單手擊球為主。身材矮小的守門員則應根據球的距離調整身體的位置,重視起跳高度,雙手接球配合本方快攻。

  水球比賽中運動員技術的充分發揮是以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基礎的,特別是速度、耐力和專項身體素質更為重要。

  目前世界各國水球強隊在攻防戰術運用上,有以下兩種類型:一種是防守時在球門前區域作扇形分佈的密集防守,進攻時利用固定中鋒配合進攻。蘇聯、匈牙利、南斯拉夫、希臘等隊屬於這種類型。這種打法的特點是回防迅速,不容易被反擊。防守時放棄邊角和外線,重點保護球門前腹地;進攻時以中鋒配合進攻為重點,強調控制球的時間和進攻成功率。采用這種打法的隊伍,一般是身材高大,封守能力強,並配有1~2名優秀的中鋒。另一種是防守時采用全場緊逼盯人,結合夾擊圍搶,強調反擊,以快速遊動配合靈巧穿插。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等隊屬於這種類型。它的特點是積極堵截抑制對方的進攻速度,反擊氣勢兇猛,球門前區域的切入頻繁,穿插活躍,盡量創造射門機會。采用這種方法的運動隊,速度快,有較靈活的遊動技巧,善於在活動中配合(圖6)。

  一場水球比賽的勝負,往往取決於6攻5(對方罰下一名隊員時)和5防6(己方罰下一名隊員時)的成功率,特別是一場實力相當的比賽更是如此。因此,各國對創造6攻5的機會,運用6攻5以及5防6戰術的研究,都非常重視。

  中國水球的打法基本上屬於快速靈巧類型。在技術、戰術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如傳接球技術動作連貫,起跳高,射門動作巧妙,出手快,並能運用左右手射門,遊動射門,守門員垂直起跳高,註重雙手接球配合本方反擊等。

  從水球運動發展趨勢來看,今後將繼續向著快速靈巧、技術全面、不停頓地遊動和全攻全守的方向發展。(見彩圖)

水球比賽──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