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徒手較量,力求把對方摔倒的一項競技運動。古今中外都有摔跤,最簡單的摔跤技術產生於原始社會。那時人們為瞭求得生存,在狩獵時或在部落間的衝突中,廣泛利用徒手搏鬥,逐漸形成摔跤動作;以後隨著習武、健身、娛樂的發展,摔跤便演變成為一項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

  中國古代摔跤稱“角抵”,又叫“角力”,後來又稱“相撲”或“爭跤”。隋唐時期,有人寫成瞭專門敘述摔跤的書籍《角力記》。在埃及的古墓壁畫浮雕中,也有大量完整的摔跤比賽圖像。古代代印度也曾盛行過摔跤活動。從古希臘的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中可以證實,摔跤在古希臘已相當普及,著名古希臘詩人荷馬在他的史詩中曾生動地描寫過希臘英雄的摔跤比賽情況。當時,摔跤是訓練奴隸主青少年的軍事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古代奧運會上最受人歡迎的競技項目。當時許多著名哲學傢、詩人、活動傢以及軍隊的統帥都是傑出的摔跤手,如大哲學傢柏拉圖就是當時聞名的摔跤能手。羅馬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職業摔跤有瞭很大的發展。羅馬人最喜愛的馬戲項目中就有摔跤。第1次職業摔跤比賽於公元前284年在羅馬舉行。當時的摔跤經常與拳擊、械鬥結合在一起,叫作pancratium。和古代的其他運動一樣,古代的摔跤多是裸體進行,或僅系一條腰帶。除瞭摔之外,還可拳打腳踢和用反關節動作,比賽往往形成流血場面。後來,技術和規則不斷地改進,逐漸註意瞭安全。

  現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流行著各種各樣的摔跤活動。這些摔跤按運動員的服裝、允許使用的動作、決定勝負的標準等特點,分為以下6類:①不許抓握下肢,不許用腿使絆的站立摔跤(摔倒就停止)。如藏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的摔跤。②可用腿使絆但不許抓握下肢的站立摔跤,如中國的蒙古族摔跤,蘇聯的格魯吉亞摔跤。③可抓握下肢,也可用腿使絆的站立摔跤,如中國式摔跤、桑勃摔跤、朝鮮族摔跤和日本的相撲。④不許抓握下肢,不許用腿使絆的站立和跪撐摔跤(倒下後繼續翻滾角鬥)如希臘羅馬式摔跤。⑤可抓握下肢,也可用腿使絆的站立和跪撐摔跤,如自由式摔跤、土耳其摔跤、古埃及摔跤。⑥可抓握下肢,可用腿使絆、可逼迫關節、可勒絞頸部使對方窒息的站立和跪撐摔跤,如柔道、美國自由式摔跤、荷蘭摔跤等。

  中國除瞭開展中國式摔跤外,也開展瞭國際上的摔跤項目。1958年4月,國傢體委舉辦瞭教練員訓練班。同年10月在北京舉行瞭“全國體育學院自由式、古典式摔跤比賽”。1959年4月在上海舉行瞭第1次“全國自由式、古典式摔跤錦標賽”,共有22個省、市、自治區295名運動員參加瞭比賽。第1、第2屆全國運動會上,希臘羅馬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作為表演賽,第4屆全國運動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59~1980年期間,中國曾與蘇聯、印度尼西亞、日本、巴基斯坦摔跤隊進行過比賽,並參加瞭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和第7、第8屆亞洲運動會的摔跤比賽。(見彩圖)

自由式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