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四川巴縣官府、中華民國時期巴縣公署以及民國前期四川東川道積累移存的檔案。上自乾隆十七年(1752),下迄民國三十年(1941),共約11.6萬卷,是中國地方政權歷史檔案中保存較完整的一部分檔案。這批檔案早先存於巴縣檔案庫,抗日戰爭時期巴縣政府為避空襲將其運至長江南岸樵坪場一座破廟中暫存。1953年發現,由西南博物院運回收藏,後交四川省博物館管理。1955年由四川大學歷史系整理使用,1963年 3月由四川省檔案館接收。檔案內容主要有:清代與民國時期巴巴縣的官吏任免,重慶近代企業開辦章程、呈請立案免稅,農戶耕牛權糾紛,川江運送滇銅黔鉛進京過境;民國初期巴縣的稅捐征收;清時募集營兵、籌備軍餉、整肅軍紀、應付戰爭、撫恤傷亡,川軍抗擊倭寇,太平軍和李蘭起義軍入川;清代和民國時期官府派兵護衛外國領事、教士、商人以及司法律例、章程、條規和民、刑訴訟案件等。其中東川道的檔案有川東宣慰使署、川東觀察使署、東川道官吏任免、獎懲、選舉、議事、稅收、征派、軍餉籌措等內容以及辛亥革命、反袁護法運動和軍閥混戰的史料。

保存在四川省檔案館的清代巴縣檔案

  巴縣檔案是研究巴縣地方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研究重慶城市發展史、四川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史的重要史料。其中清代部分尤為珍貴,深為中外學者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