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貝恩

  德國詩人。1886年5月2日生於一新教牧師的傢庭,曾在馬爾堡和柏林學習神學與語言學。1905年改學醫科,1912年畢業。後在柏林行醫,曾同柏林的表現主義作傢交往。1912年出版以醫院裏的病人、死屍等為題材的詩集《陳屍所所及其他》,詩中充滿對人世的厭惡與絕望的情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軍醫。1917年又在柏林行醫,1932年成為普魯士藝術學院院士。1933年表示支持納粹政權,不久後認識改變,1935年開始采取消極避世態度。1936年《詩選》出版,遭到納粹黨的攻擊,同年被開除出醫師協會。1938年被開除出作傢協會,又被禁止寫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柏林繼續行醫。40年代末期重新開始創作活動,曾引起激烈的爭論。他的作品50年代在西歐風靡一時。他對人生采取虛無主義態度,認為世界是腐朽的、可憎的;認為文藝無法改變世界,否認藝術的社會職能。他的作品大多表現資產階級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孤獨、恐懼、迷惘和憤世嫉俗心情。語言凝煉,詩句夾雜專門術語和俚語,文風獨具一格。除詩歌外,還創作瞭一些小說和劇本。他的作品對西德後起的一代作傢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小說選集《大腦》(1916)、《征服》(1917),詩集《肉》(1917)、《蒸餾》(1953)、《尾聲》(1955)。1956年7月7日卒於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