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鈞

  現代作傢、兒童文學作傢、教育傢。字聖陶。主要筆名有葉匋、聖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江蘇省蘇州人。1894年10月28日生。父親為經管地主田租的帳房。幼年進私塾,接受封建傳統的文化教育。同時受到民間口頭文學和中國傳統小小說的藝術熏陶。1907年進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對美國作傢華盛頓·歐文平淡雋永的描寫風格發生愛好。1911年中學畢業,因傢貧無力升學,開始瞭10年鄉鎮小學教員的生活,廣泛地接觸瞭掙紮在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小市民和勞動人民,對他們的秉性和生活狀況有瞭較為深入的瞭解,為後來的文學創作積累瞭生活素材。1914年起,在《禮拜六》、《小說叢報》等刊物上先後發表瞭《窮愁》、《終南捷徑》等十餘篇文言小說。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辛亥革命失敗後的黑暗社會現實,表現出關心下層人民疾苦、註目時代變化的現實主義特色。在描寫手法上受到西洋小說的影響,並顯露出善於組織故事、長於心理刻畫的藝術才能。

  1919年,葉紹鈞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加入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開始在《新潮》、《小說月報》、《晨報副刊》、《學燈》(上海《時事新報》副刊)、《覺悟》(上海《民國日報》副刊)等刊物上發表小說、《覺悟》(上海《民國日報》副刊)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新詩、散文、文學評論和話劇劇本。1921年,他與周作人、沈雁冰、鄭振鐸等12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共同舉起“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旗幟。到1925年,已出版瞭《隔膜》(1922)、《火災》(1923)、《線下》(1925)等短篇小說集。他在初期的一些作品(如《一生》、《阿鳳》、《苦菜》、《曉行》、《義兒》、《小銅匠》等)中,描寫婦女受侮辱被損害的痛苦,表現地租賦稅對農民的沉重剝削,指出小學教育的窳敗,呼籲尊重兒童個性和改革小學教育;大都從同情弱者、悲世憫人的人道主義思想出發,緊扣人生現實,力圖揭露社會肌體的多種沉疴,帶有“問題小說”的傾向。與這些冷靜地剖析社會人生問題的小說不同,他有時也從正面提出自己對人生的理想。《潛隱的愛》、《春遊》、《小蜆的回傢》等作品都表現瞭對人生抽象空幻的“愛”和“美”的追求。所以朱自清說:“愛與自由的理想是他初期小說的兩塊基石。”(《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初期作品中寫得最多也比較成功的還是他所熟悉的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飯》和《校長》,或寫鄉村小學教員的卑躬屈膝,或寫知識分子理想與行動的不一致,都刻畫瞭較為鮮明的性格。《潘先生在難中》通過一位小學校長在軍閥混戰中驚惶失色、茍且偷安的一幕喜劇,成功地剖析瞭一個在人生戰場上永遠高張著白旗的自私卑瑣的靈魂。《隔膜》暴露小市民在溫文爾雅的禮節中對於生活的令人顫栗的冷淡。《外國旗》勾畫小市鎮居民崇洋媚外的奴才相。稍後的《晨》和《遺腹子》,或鞭撻小市民對他人痛苦幸災樂禍的心理,或批判重男輕女的頑固的封建道德觀念。這些作品都集中瞭鄉鎮小市民習氣和心理的種種特征,當作舊中國腐爛肌體上滋生出來的贅疣加以剔析,描摹瞭在污泥濁水中翻滾自得的小市民的眾生相,表現出冷峻諷刺的藝術特色。

葉紹鈞攝於1924年

  五卅運動中,葉紹鈞與胡愈之等創辦《公理日報》,進行反帝愛國宣傳。此後又主編中國濟難會的《光明》半月刊,並同一些共產黨員和革命者交往,參加瞭一些革命的活動。這一時期的短篇小說集《城中》(1926)、《未厭集》(1928)、長篇小說《倪煥之》(1929)等都較為深刻地反映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在民間》攝下瞭大革命潮流中前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工農的歷史影象。《抗爭》描繪瞭知識分子集體鬥爭意識的覺醒和行動。在有意識地塑造新的人物形象的同時,葉紹鈞逐漸走出身邊瑣事的藩籬,生活視野趨向開闊,並註意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夜》以“四·一二”政變為背景,描寫瞭一位老母親在女兒女婿被殺害之後,勇敢地承擔起撫育烈士遺孤的責任,真切地表現瞭人民群眾的覺醒與奮起。《某城紀事》在揭露土豪劣紳投機革命的陰謀行徑時,從一個側面反映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的原因。長篇小說《倪煥之》通過主人公十餘年中對於“理想教育”、“理想愛情”、“理想革命”的不斷追求和幻滅,描繪瞭從五四運動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這一歷史時期內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動,真實地再現瞭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追隨時代前進的思想歷程和精神面貌。倪煥之執著不懈地求索人生真諦的性格,由信奉“教育救國”論,到欽仰工農鬥爭、投身革命洪流的思想發展線索,都寫得脈絡清晰。堅持改良主義道路的教育傢蔣冰如,背負著“女性傳統性格”的金佩璋,也刻畫得真實可信。雖然小說後半部缺乏中心情節,描寫粗疏平淡,仍不失為新文學史上較早出現的重要長篇之一。

《潘先生在難中》插圖 丁聰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葉紹鈞與魯迅、茅盾等左翼作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積極投身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並不斷擴大著反映現實的題材。寫豐收成災的《多收瞭三五鬥》,揭露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和官僚資本主義剝削造成中國農民的深重苦難,表現瞭農民反抗意識的覺醒。《一篇宣言》在塑造一位正義凜然的愛國知識分子形象時,鞭斥瞭國民黨政權對外侮的不抵抗政策。《英文教授》批判瞭一部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階級壓迫深重和國難當頭時消極遁世的軟弱妥協的性格。收入《四三集》(1936)中的這些作品都以日臻圓熟的技巧,鑒照出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頌揚瞭為維護民族尊嚴而挺身救國的人民,有著深刻的現實內容。自抗戰以後,他的小說創作日趨減少,主要寫作散文和文藝評論。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瞭《葉聖陶文集》3卷,收集瞭作者1914年以來的絕大部分小說。

《倪煥之》初版本

  葉紹鈞的小說創作代表著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的文學的藝術成就。他遵循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冷靜真切的人生觀察中攝取平凡具體的生活題材,運用嚴肅客觀的筆觸,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很少直接抒發自己的主觀見解,而是向讀者呈現客觀生活的本身,在冷峭裡隱含著熱情和傾向。他善於細膩準確地刻畫人物心理。既長於洞幽燭隱,在繪聲繪影的平凡生活畫面裡,鑒照人物心靈震動的波紋;也能夠取精用宏,在重大的社會歷史事件中展現人物思想變化的脈絡。他的小說結構渾凝而勻稱,緊密而舒暢,講究謀篇佈局,註意章法,尤重結尾。語言樸實凝煉,明晰純凈,生動流暢,富有較強的表現力。因而形成瞭冷峻而樸實、嚴謹而自然、淡泊而雋永的藝術風格。

  葉紹鈞的主要散文集有《劍鞘》(與俞平伯合著,1924)、《腳步集》(1931)、《未厭居習作》(1935)、《西川集》(1945)、《小記十篇》(1958)等數種。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瞭《葉聖陶散文》(甲集),選收瞭作者1949年以前的大部分散文。他的早期有些散文如《沒有秋蟲的地方》、《藕與蓴菜》等,抒寫瞭“五四”落潮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苦悶而又有所追求的心境。《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以憤怒獷放的基調,控訴瞭帝國主義制造“五卅”慘案的罪行,表達瞭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與佩弦》在娓娓而談中,為朱自清認真篤誠的品格留下瞭歷史的鏡頭。發表於《北鬥》雜志創刊號的《牽牛花》,贊美回旋曲折、昂然向上的“生之力”,在詠物抒懷中給人以奮發的啟示。寫於1953年以後的《小記十篇》,以自己的耳聞目睹和真實具體的感受,頌揚瞭新中國的蓬勃生機。這些作品不論是抒情寫世、狀物記人、議事說理,一般都有著較為厚實的社會人生內容和腳踏實地的精神。藝術上則顯示出清淡雋永的情趣和平樸純凈的語言風格。

  葉紹鈞還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早期童話集《稻草人》(1923)中大部分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瞭勞動人民的苦難。《畫眉鳥》描繪瞭人世間貧富對立的圖畫。《稻草人》抒寫瞭農民的困境。這些作品對不諳世事的兒童認識社會人生有著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在童心色彩中也融進瞭成人的悲哀。稍後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則較為顯明地反映瞭作者以集體力量反抗強暴的思想意識的形成。其中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批判瞭凌駕大眾之上的“英雄”,表明瞭與人民一起前進的人生態度;續安徒生童話而寫的《皇帝的新衣》,在鞭撻統治者的暴虐時,表現瞭人民群眾團結抗爭的力量。收入《四三集》中的《鳥言獸語》和《火車頭的經歷》兩篇,或暴露統治者鎮壓人民,或歌頌青年學生的愛國熱忱,都曲折地反映瞭國民黨黑暗統治下嚴峻的政治現實。這些童話構思新穎,描寫細膩逼真,在童心的想象中蘊涵著豐腴的現實內容。魯迅曾經指出“葉紹鈞先生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瞭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充分肯定瞭他對中國現代童話的開拓作用。解放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選收作者解放前的部分童話,出版瞭《葉聖陶童話選》(1956)、《〈稻草人〉和其他童話》(1979)。

  葉紹鈞從1923年起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輯,1930年起改任開明書店編輯,抗戰勝利後成為開明書店負責人之一。其間曾兼任中學、大學教員。在長期編輯生涯中,先後主編或編輯過《詩》雜志、《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月刊》、《筆陣》、《國文雜志》、《中國作傢》等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發現、培養和舉薦過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後來都成為知名作傢。他還編輯過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作出瞭貢獻。1980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瞭《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選收瞭作者1919年以來論述語文教育的主要文章。葉紹鈞1939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6年出任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長。1949年以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四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他還先後出任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等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副主席等職。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第六屆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

葉紹鈞攝於1982年

  

參考書目

商金林:《葉聖陶年譜》(《新文學史料》),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1~4期,1982年第1期。

 陳遼:《葉聖陶評傳》,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