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最初是義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和奧斯克·翁佈利語同屬古代印歐語系義大利克語族。從現存的古代銘文看,當時的拉丁語與奧斯克·翁佈利語相互影響,由於羅馬的強盛,羅馬人的拉丁語逐漸在並存的諸方言中取得瞭優勢,在羅馬成立共和國後(西元前5世紀初)成為共和國的官方語言。西元前5~西元5世紀共1000年間,拉丁語是歐洲一個最強大的政治實體(羅馬共和國之後繼以羅馬帝國)的語言。通過拉丁語,古典希臘語中的豐富蘊藏傳傳到瞭近代歐洲。從拉丁語中派生出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近代語言。拉丁文字和拉丁詞匯是人類共有的語言資源。

  語言特征 語言學傢把印歐語系中的拉丁語歸為k類語言,因為它的centum(百)之類的詞,開頭的輔音為[k],但在羅馬帝國後期的通俗拉丁語中,c在e、i、y、æ、œ等元音前,已經改讀[s]或[ʦ/ʧ]瞭。拉丁語的重音有一定的規則:如果倒數第2個音節是長音,重音就落在這個音節上,否則在倒數第3個音節上。語法上不用冠詞,名詞有豐富的形態變化,保留瞭印歐語的呼格,但把印歐語真正的離格、工具格和大部分方位格歸並成一個離格。動詞的形態變化復雜,但比希臘語簡單。由於動詞有人稱的變化,句子中的人稱代詞主語往往省略。還有異相動詞,如loquor(我講),形式上是被動語態,意義上卻是主動的;有獨特的動形詞,可作為分詞和形容詞使用。句子的詞序比較自由、靈活。詞匯基本上是來自印歐語的直接繼承詞,但也有許多來自其他語言的借詞,例如早期希臘語借詞 cupressus(柏樹)已同化於拉丁語,後來文學語言中又引進瞭保持希臘語原形的外來詞cyparissus。

  歷史 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隨著羅馬人軍事和政治勢力的擴張,拉丁語作為行政語言傳播到西地中海的島嶼、伊比利亞半島和高盧(今法國),直至多瑙河流域的達齊亞(今羅馬尼亞),成為當時帝國核心地區使用的語言。5世紀,西羅馬帝國覆亡,基督教會成為西歐的重要統治力量,與世俗政權並列。拉丁語是教會的官方語言,4世紀的接近民間語的《聖經》拉丁文譯本是最具權威的教科書,因此從5~15世紀這1000年間,拉丁語是教會統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的語言,又是西歐各民族間的交際語言,稱作“中古拉丁語”。同時,書面拉丁語和民間通俗拉丁語的差別越來越大。各地通俗拉丁語演變為各羅曼語種。較為規范的中古拉丁語吸收瞭包括日耳曼語詞在內的新詞語,也采用瞭基督教會的宗教術語。由於中古拉丁語在一定程度上已脫離瞭古典拉丁語,它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語作傢看來不夠規范和純潔。後者的拉丁語以古典拉丁作傢為范式,稱作“新拉丁語”。至於民間通俗拉丁語可以說於8世紀末已告終結(圖1)。

圖1 拉丁文字的發展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後,各民族語言代替瞭拉丁語,但在學術領域裡拉丁語仍有它的地位。醫學、藥學、動物學、植物學、化學、天文學等學科的新術語仍采用拉丁語或拉丁化的希臘語詞根作為構詞的基礎。由於羅馬法在後世享有的聲譽,不少民族語言的法律用語和行政用語中仍保留瞭許多拉丁語措辭和表達方式。中世紀以來歐洲的寺院學校和世俗學校,以學習拉丁語,特別是拉丁語法為主修課程,因而稱作語法學校或拉丁學校。現在大學裡的醫科仍然設有拉丁語入門課程,作為理解醫學和藥學術語的基礎。

  現代天主教會沿用拉丁語為第一官方語言,在教堂儀式中用拉丁語(直至1963年)。天主教會的拉丁語,另有它的演變,稱“教會拉丁語”。

  拉丁字母產生於公元前7世紀,其基礎是伊特拉斯坎字母(圖2),後者又源出希臘文字。最早的拉丁銘文是刻在一個金屬飾針上的一句話(圖3),考古學傢鑒定,是公元前600年前制作的。拉丁字母曾被用作世界上許多語言的字母,或作為制訂字母的基礎。(見彩圖)

圖2 伊特拉斯坎字母

圖3 飾針上銘文的譯文:曼尼厄斯為努馬西厄斯制造瞭我

公元前600年前刻在金屬飾針上的最早的拉丁銘文

拉丁文字在西歐的發展情況(1、2)安色爾字體文字(公元前5世紀末)(3)卡羅琳字體文字(公元8世紀)(4)哥特式字體文字(公元15世紀)(5)卡羅琳字體文字(文藝復興時期)(6)斜體字體文字(公元15世紀)

  

參考書目

 L.R.Palmer,The lɑtin Lɑnɡuɑɡe,Humanities Press Atlantic Highlands,New Jersey,1980.

 F.Stolz,A.Debrunner,W.P.Schmid,Geschichteder Lɑteinischen Sprɑche(4 Aufl.) de Gruyter,Berlin,1966.

 M.pei,The Story of Lɑntin ɑnd the RomɑnceLɑnɡuɑɡes,Harper and Row,New York,London,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