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陸喀什米爾地區的一種語言,是印度憲法承認的語言之一。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使用人口約300萬。它的標準語言形成於14世紀。

  喀什米爾語的音系裏還有印度語言中常見的齒音、齦音和捲舌音的區別,但是濁塞音的送氣音已經消失。例如batɨ(飯),旁遮普語作bhətt;dɔd(牛奶),印地語作dūdh;gur(馬),印地語作ghoṛa。鼻音有順同化傾向。例如dand(牙齒),來源於梵語danta,t在n後變成 d;don(攪乳棒),中古雅利安語作 daṇa(杖),ḍ被鼻音吞沒。克什米爾語的名詞有主格、對格、奪格和施動格。使用後置詞,如garājas-andar(車房-裡)。句子的基本詞序是主語—動詞—賓語,與印度語言的通例(主語—賓語—動詞)不同。它的詞匯來源復雜,有德爾德語、梵語、旁遮普語、波斯語的成分。克什米爾語的傳統文字是沙拉達文;現在通行波斯 -阿拉伯文字。在印度教徒中,梵文天城體也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