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系的語族之一。凱爾特諸語言歷史上一度通行於很廣的地區。後來由於拉丁語逐漸取代瞭某些凱爾特語言,使它們的通行範圍大大縮小,今天僅存於不列顛群島的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區和法國西北部的一個角落。使用人口共200餘萬。

  通常把凱爾特語言分為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兩大類。大陸凱爾特語以高盧語為代表,現存材料,僅有散見於希臘羅馬史書中的專有名詞、高盧故地出土文物上的銘文和保存在別的語言裏的零星詞語,例如拉丁語的caballuss(馬)。大陸凱爾特語於5世紀消亡。

  海島凱爾特語分為蓋德爾語(又稱蓋爾語)和不列顛語兩支,即北支和南支。蓋德爾語支包括愛爾蘭語以及由此派生的蘇格蘭蓋爾語和馬恩語。不列顛語支包括威爾士語和科尼什語等(見圖)。5~6世紀,一部分科尼什人移居法國的佈列塔尼,他們聽說的語言後來稱為佈列塔尼語。科尼什語於18世紀末消亡。馬恩語在20世紀僅有極少人說。蘇格蘭蓋爾語的使用人口有幾萬。說威爾士語的約60萬人,說愛爾蘭語的約50萬人,但在努力復興中。

科尼什語古文獻片段

  凱爾特語言屬於印歐語言中的 K類語言。凱爾特語言區別於其他印歐語言的最大特點是,在共同凱爾特語時期喪失瞭原始印歐語的*P音,這種現象可見於科尼什語 lün,佈列塔尼語leûn(拉丁語作plenus“滿”),馬恩語ayr,愛爾蘭語athair(拉丁語pater“父親”)。由於古代詞尾音節的失落,也由於同化作用,海島凱爾特語普遍出現瞭“頭音交替”,即一個輔音為另一個輔音所代替的音變現象。例如馬恩語mooar-vooar(大);愛爾蘭語 piopa(煙鬥)—a phíopa(他的煙鬥);威爾士語 gwerdd(綠)—chollen werdd(綠榛子,gwerdd 的頭音失落)。

  凱爾特語言名詞的格大都已經沒有區別,但呼格和與格的某些獨立詞形還在使用,屬格則或用加詞尾或用調動位置來表示。性和數的區別依然存在。形容詞除級外,多數沒有變化。有定冠詞,沒有不定冠詞。人稱代詞的用法復雜,包括存在一些和介詞熔合的形式。

  凱爾特語言在句法上的特點是動詞在句子的首位;常用復合形式表示本來可用一個動詞(例如“有”)表示的意義。凱爾特語言的基本詞匯保留瞭印歐語早期的共同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