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對揚雄、《方言》的研究十分重視。一方面,戴震、盧文弨、劉臺拱、錢繹、王念孫等人先後為《方言》作校勘疏證,訂正偽文脫字;另一方面,效法《方言》,輯錄古代方言詞語續補《方言》的著作不斷問世,如杭世駿的《續方言》(兩卷,杭大宗七種叢書,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叢書集成初編語文學類),程際盛的《續方言補》(一卷,藝海珠塵本),徐乃昌的《續方言又補》(兩卷,積學齋叢書本),程先甲的《廣續方言》(四卷,千一齋叢書本),張慎儀的《續方言新校補》(兩卷,𫂖園叢書本)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杭世駿的《續方言》和程先甲的《廣續方言》。

  《續方言》,清代續補揚雄《方言》的第一本著作。杭世駿(1696~1773)編纂。此書摘錄《十三經註疏》、《說文解字》、《釋名》等10多種古籍中的方言詞語500多條,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言辭、稱謂、計量、衣著等各類詞300多條,下卷包括天文、地理、樹木、蟲魚等各類詞220多條。內容分類和次序編排大體依照《爾雅》。所引材料一般寫明出處,有的還加反切註音或作校勘說明,引文用大字,出處、註音和校勘用小字寫在原文後面。如“江東呼大為駔,郭註釋言”。這裡“郭註”指東晉郭璞的《爾雅註》,“郭註釋言”指前面引文采自郭璞《爾雅註》的“釋言”部分。《爾雅·釋言》:“奘、駔也”,郭註:“今江東呼大為駔。”此書匯編的古代方言詞語,為考釋古詞古義提供瞭有用的資料,但所列條文也有和揚雄《方言》相重的,如《續方言》中說:“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間謂之顏”,《方言》中說:“殈、、顏,顙也。湘江之間謂之殈,中夏謂之,東齊謂之顙,汝潁淮泗之間謂之顏。”

  《廣續方言》,清末續補揚雄《方言》較詳的一本方言訓詁著作。程先甲編纂。此書仿《爾雅》、《廣雅》體例,分“詁、言、訓、親、宮、器、樂、天、地、丘、山、水、草、木、蟲、魚、獸、畜”等18類,共4卷。卷一為“詁、言、訓”,解釋一般詞語,如“泅,似流反,謂浮水上也,江南言拍浮也”。卷二以下為“親、宮、器、樂”等,解釋各種事物的名稱。解釋親屬稱謂的,如“爹,吳人呼父”;解釋建築物名稱的,如“江東呼甓為甎”;解釋節氣名稱的,如“梅熟而雨曰梅雨,江東呼為黃梅雨”;解釋花草名稱的,如“秦人謂花為葩”,“枸出蜀,子可食,江南謂之木蜜”等。此書博引群書方言資料,分類較細,有的詞語雖然已經在《續方言》中出現,但不完全重復,仍有參證價值。如“姐”,《續方言》引《說文解字》:“蜀謂母曰姐”,《廣續方言》:“姐,羌人呼母”,兩處都說“姐”,而“羌”與“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