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佩雷斯·加爾多斯

  西班牙小說傢、戲劇傢。1843年5月10日生於卡納利群島拉斯帕爾馬斯城一個軍官傢庭。1863年進馬德裡大學法學院學習,與小說傢佩雷達等人交往。1869年法學院畢業後從事文學創作。曾遊歷歐洲各國。1897年為為西班牙皇傢學院院士。晚年生活悲慘,經濟拮據,雙目失明。1920年1月4日死於馬德裡。

  佩雷斯·加爾多斯著有78部小說、24部劇本、15部其他作品,是西班牙著名小說傢中的多產作傢。他的作品主要表現愛國主義和民主思想。第一部長篇小說《金泉》(1870),描寫西班牙民主主義者在1814年斐迪南七世復辟後所進行的鬥爭,揭露西班牙保皇派的醜惡面貌及其所采取的卑鄙的政治手腕。故事發生在1820至1823年之間。薩拉曼卡大學學生拉薩羅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校方開除回鄉,與舅父艾利亞斯所收養的孤女克拉臘相愛。拉薩羅因參加馬德裡自由派在“金泉”咖啡館的聚會,被捕入獄,後被保釋。國王斐迪南七世利用自由派內部激進派與溫和派的分化,指使艾利亞斯偽裝激進打入“金泉”,煽動對立情緒。拉薩羅識破舅父的陰謀,予以揭露。保皇黨惱羞成怒,對拉薩羅進行種種迫害。後拉薩羅與克拉臘在一個軍官的幫助下逃離虎口,拉薩羅的自由主義思想也隨之破滅。

  長篇小說《勇敢的人──昔日激進分子的歷史》(1872)寫的也是同樣的題材。故事發生在1804年,主人公馬丁·牟列爾是一個深受法國大革命影響的青年,他主張以民主自由制度取代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一個不受教權影響的自由、光明的國傢。他痛恨貴族,不僅由於他的政治信仰,而且還由於其父死於貴族之手。小說最後描寫他在托萊多城組織反對查理四世的寵臣“和平公爵”戈多伊的暴動,為同夥出賣而被捕。

  1873至1912年間,佩雷斯·加爾多斯從事卷帙浩繁的歷史小說《民族軼事》的寫作。小說有5輯46卷,第1輯寫反對法國侵略的獨立戰爭。第2輯寫斐迪南七世歸來後對自由派的鎮壓,第3輯寫第一次查理戰爭到阿方索十二世的婚禮,第4輯寫伊薩貝爾二世的統治與第二次查理戰爭,第5輯寫第一個共和國的失敗,16歲的國王阿方索十二世登基,“復辟時期”開始。每一卷都是一部獨立的小說。每輯以一個中心人物的生活,反映一個時期的歷史。從19世紀初開始長達70餘年的西班牙民主革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在這部巨著中得到瞭藝術的再現。

  第1輯第1卷《特拉法爾加》和第2卷《查理四世王朝》,是全書的引子,寫孤兒加夫列爾·阿拉塞裡參加特拉法爾加海戰,直至拿破侖軍隊在西班牙阿拉畢雷斯的潰敗,其中有歷史事實,也有作者的虛構。第4卷《拜林》寫西班牙軍隊在抗法獨立戰爭中取得第一個勝利的拜林戰役,表現西班牙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瞭西班牙軍隊中新舊思想的鬥爭。第6卷《薩拉戈薩》與第7卷《海羅那》,寫法國侵略軍攻陷薩拉戈薩,人民寧死不屈,英勇抵抗,突出瞭人民群眾的作用。第9卷《恩佩西納多人胡安·馬丁》,描寫全國著名的遊擊隊領袖胡安·馬丁的英勇事跡。第10卷《阿拉畢雷斯戰役》,寫惠靈頓統率下的英國軍隊與西班牙人民協同作戰,把拿破侖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

  在《民族軼事》的寫作過程中,反映瞭作者思想的變化。第1輯有個中心人物薩爾瓦多·蒙薩盧德,作者試圖通過他的活動表現傳統思想與新興思想的鬥爭,寫出19世紀西班牙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過程。其中還出現瞭一位具有愛國主義思想而政治上卻持溫和態度的人物,實際上是作者的自我寫照。而在19年後,即1898年開始繼續撰寫《民族軼事》第3至5輯時,他的政治態度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他對資產階級感到絕望,這種悲觀情緒在第34卷《七月革命》中已有明顯表現。

  梅嫩德斯·伊·佩拉約評論說:“《民族軼事》是本世紀西班牙文學史上最幸運的創作之一。一部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這部作品上自貴族階層下至平民百姓,從工廠到學校,可以說雅俗共賞。它使得許多不瞭解過去歷史的人懂得瞭歷史真相……。這部作品給人們以正當娛樂,給青年人以熱愛祖國的教育……。”阿索林強調指出這部作品“提高瞭民族覺悟”。

  佩雷斯·加爾多斯的其他小說,可以分為3類。第1 類描寫現代生活,如《悲翡達夫人》(1876),寫19世紀末西班牙內地一個落後的、保存著封建特權的城鎮的生活。年輕的工程師貝貝想與表妹羅薩裡奧結婚,來到這個城鎮,計劃開辦工廠,發展教育,改變落後面貌,實現自由民主理想,但遭到教會和包括他的姑母悲翡達夫人在內的地主的強烈反對。他們發現貝貝的自由主義思想和行動擾亂瞭小城的封建秩序,觸犯瞭封建統治階級和教會的利益,就將他殺害。此外還有《格羅利婭》(1877),寫一對青年男女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不能保持他們的愛情。《萊昂·羅契一傢》(1878)描寫一個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男子與一個狂熱的天主教信女婚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沖突。

  第2類小說的特點是采用某些自然主義手法,行文中更多運用口語、民間成語和諺語。主題已超出對教權主義的譴責,觸及復辟時期西班牙社會各方面的生活。《被剝奪遺產的女人》(1881)描寫少女伊西多羅受人教唆,企圖冒名繼承阿蘭西斯侯爵夫人的財產而未遂,從此徹底墮落。《曼索朋友》(1882)描寫一個教授如何犧牲個人利益與愛情,成全其弟子佩尼亞的故事。《福爾圖納達和哈辛達》(1886~1887)反映瞭1868年革命與波旁王朝復辟時期馬德裡資產階級的生活。其他作品還有《森特諾博士》(1883)、《憂傷》(1884)等。

《萊昂·羅契一傢》1878年第2版扉頁

  第3類小說著力描繪理想人物與烏托邦式的社會,偏離現實主義的傾向比較明顯。《沒有理性的理性》(1909)等即是這類作品的代表。其中有4部內容連續的長篇小說:《托爾格馬達受火刑》、《被綁在十字架上的托爾格馬達》、《在煉獄中的托爾格馬達》和《托爾格馬達與聖彼得》(1889~1895),描寫高利貸者托爾格馬達成為銀行傢以至議員的發傢史,塑造瞭一個狡詐、貪婪、吝嗇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形象。第1部寫托爾格馬達的愛子瓦蘭丁病重,向上帝禱告無效,認為上帝欺騙瞭他,於是加強剝削,作為報復。第2部寫托爾格馬達與破落的貴族小姐菲德拉結婚,買到侯爵的稱號,謀得國會議員的席位,但托爾格馬達在妻姐克魯斯的操縱之下,猶如被綁在十字架上一樣(克魯斯意為十字架)。第3部描述他的妻弟拉斐爾反對這樁婚姻,認為托爾格馬達出身微賤,與他聯姻是辱沒傢門,所以處處加以刁難。第4部寫托爾格馬達後期敬畏上帝,臨終前希望贖罪,妄圖“賄賂”聖彼得的“化身”甘博雷納神甫,以便謀得進入天堂的歸宿。英國文學評論傢亞瑟·歐文認為加爾多斯創造的托爾格馬達、莫裡哀筆下的阿巴公和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臺三個高利貸者的形象,可以互相媲美。其他著名作品還有《安赫爾·格拉》(1890~1891)、《慈悲心腸》(1897)、《祖父》(1897)等。

  佩雷斯·加爾多斯所寫的劇本,7部是以同名小說改編的,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悲翡達夫人》(1896)、《祖父》(1904)、《聖金廷公爵夫人》(1894)以及《埃勒克特拉》(1901)等。後者抨擊宗教狂熱,上演後引起群眾的反宗教遊行示威。此外,他還寫有隨筆、遊記、回憶錄、政論等。

  佩雷斯·加爾多斯是西班牙最重要的現實主義小說作傢。西班牙著名小說傢拉蒙·佩雷斯·德·阿亞拉曾把塞萬提斯與加爾多斯並稱為西班牙文學史上“一對並峙的高山”。

  

參考書目

 J.L.Sánchez Tincado, Galdós,Garacas,1943.

 Joaquín Casalduero, Vide y Obra de Galdós, Madrid,1974.